守护历史的真相!埃文·凯尔新书《敢为》深圳首发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胡蕾 耿超逸
08-16 18: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6日,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挤满了致敬“敢为”的读者。大家致敬的对象正是无偿向中国捐献二战相册的美国青年作家埃文·凯尔。当他出现在读者视野中时,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埃文·凯尔打着招呼,回应着大家的热情。

这是埃文·凯尔第二次来深圳,不同于上次“运动达人”的身份,这次他作为作者,携新书《敢为》而来。距离活动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大台阶上便坐满了读者,大家想现场了解埃文直面历史、捍卫真相的心路历程,当面感谢他超越国界的正义良知与无畏勇气。

追随内心 做一件正确的事

埃文·凯尔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曾以青年作家的身份出版多部小说,同时经营一家金银以及收藏品店铺。2022年11月,他因将一本二战相册无偿捐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而引发全球关注,被中国人熟知。这一义举也使他获赠国礼瓷,成为全球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

“我从未想过这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埃文在分享中坦言,2022年他偶然从收藏品交易中获得这本相册,翻开时便意识到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它不属于私人,必须回到博物馆去。”然而,捐赠之路障碍重重。

决定捐出相册后,埃文遭遇了严重的网暴与威胁,心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因惊恐症状求助于心理医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站在律师办公室里,一边是外界的各种警告,一边是追随内心的声音。”最后,他决定将相册无偿捐献给中国,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来中国的疗愈之行

经历这一切后,埃文决定把它们写下来。

《敢为》可谓埃文・凯尔经历风暴后的“心灵自白”。跟他闲聊时,他告诉记者,关于捐赠那本相册,当时周围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质疑的声音,但他认为照片记录的事情主要发生在中国,所以中国才是这本相册真正的归宿。当埃文来到中国,站在满是子弹孔的城墙前,那本相册上的照片仿佛带他亲历80年前的那段历史,“那一刻我知道,捐赠相册,我做对了。”埃文说。

《敢为》是一本纪实文学,由北京磨铁文化出品,在书中埃文通过五个章节记录了包括“二战相册”“捐出日军罪证之后”“中国纪行”等内容。揭开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埃文首次真实、直接地面对那段至暗时刻,向世人传达捍卫真相的决心以及对和平的美好期待。

人生就是要敢为

带着捐赠风波后的复杂心绪以及对历史的深切关切,2024年11月,埃文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称这趟旅程为疗愈之旅。走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不同城市中,他受到了中国人热情温暖的欢迎,社会繁荣和人情味。埃文・凯尔表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到处流淌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和实干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这里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收录了深圳中小学生以及老师写给埃文的信件,且很多都是用英文写的。这些学生被埃文捐赠相册的事迹感动,也为埃文谦逊、真诚、热情乐观的品格触动。埃文在书中说到,“我深知这段历史真相对中国人至关重要。这段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历史,本就应重归与它血脉相连的土地,这本二战相册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随着活动的进行,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两侧的读者越来越多,不时发出阵阵掌声。“那本改变我命运的相册,记录的是全人类的教训。我捐赠它,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希望更多人明白:和平需要每个人守护。”埃文说。

不少年轻人问及迷茫时的坚持之道,埃文分享了自己的经历:29 岁临近 30 岁时,他曾陷入 “中年危机”—— 追梦好莱坞屡屡碰壁,做过服务员,曾在一年内搬家 6 次,几乎无家可归,“那时觉得人生完了。”直到 2020 年,经父亲朋友介绍进入典当行业,他才找到新方向,还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危机’里有‘机会’,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契机。” 埃文说,“要像很多深圳人一样,敢创新、肯实干,哪怕失败 1000 次,第 1001 次可能就会成功。”

(图片由胡蕾拍摄)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胡蕾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