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学子玩转水下机器人 斩获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08-16 08:20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黄天奖 思帆

龙津中学昨日传出喜讯:在刚结束的2025年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该校高二(9)班靳子健、宗超同学携创新应用型水下机器人强势突围,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与二等奖。


为期3天的总决赛围绕通信科普创意设计赛、通信技术应用挑战赛、通信工程智能竞技赛、通信智能技术创新赛等4大核心赛项展开角逐,内容涵盖通信原理与应用、通信网络与安全、无线电、卫星通信、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全面考验参赛选手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备战这场国家级赛事,靳子健、宗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集训。依托学校精心打造的海洋科技水下机器人项目教学课程,二人聚焦“创新应用型水下清理机器人”展开研发。从最初的功能架构草图勾勒,到程序设计的细节打磨,再到实物组装时的精准组装,他们全程亲力亲为:为提升垃圾识别精度,反复优化图像识别算法的参数;为提高清理执行效率和适配复杂水下环境,设计可切换的双驱动模式……每一次代码调试的卡顿、每一次机械臂运作的偏差,都成为他们精进作品的阶梯。


总决赛中,二人研发制作的水下机器人,由主控单元、推进系统、传感模块及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几大核心部件构成,具备水下三维空间内的多自由度运动控制能力,可实现前进、后退、上浮、下潜、左旋、右旋等姿态调整与位移操作,即便在复杂水流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运行。


其中,主控单元作为“神经中枢”协调各系统联动;推进系统通过多方向动力输出保障运动精度;传感模块搭配可灵活开合的多功能末爪手可实现对海底资源的智能化探测、识别与采集,兼顾作业效率与操作安全性。


在高手云集的总决赛现场,面对多轮严苛考验——项目答辩时,靳子健、宗超清晰阐述机器人“智能识别+自适应清理”的创新逻辑,从容回应评委对防水性能的深度质询;现场实操演示中,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精准高效抓取垃圾,稳定表现赢得满堂彩。最终,凭借作品的技术创新性与实际应用价值,分别摘得全国一、二等奖,为学校再添荣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