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凤仙花|人文天地·南海潮

周虎军
08-15 11: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凤仙花泥做成,姐姐们央求母亲为她们包指甲

前两天,女儿把用美甲油涂好的指甲给我们看,瞬间让我忆起儿时姐姐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情景。

凤仙花因其花头、翅、尾俱翘然如凤状而得名,我们家乡一带称凤仙花为“指甲草”。它花色多样,常见有粉红,大红,紫色。每年春季,母亲总会把保留上一年不同花色的凤仙花种撒进花盆里,等到种子发芽,待株高长到10公分左右,再把它们一棵棵从花盆移植到院子向阳、疏松、肥沃的土壤里。十天半月后,凤仙花便茁壮成长起来。

盛夏如火,万物缤纷。此时的凤仙花开得正盛,一朵朵花儿红得似火,粉得如霞,白得像雪,竞相开放,如灵动的仙子摇曳生姿。开得最热烈的凤仙花便是染指甲最好的原料。

我的姐姐们摘下一朵朵绯红的凤仙花瓣,放在碗里捣碎成花泥,又向花泥中加入些许白矾。白矾一入碗中,花泥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色泽更艳丽。凤仙花泥做成,姐姐们央求母亲为她们包指甲。母亲先让她们把小手洗净擦干,然后捏起一小团花泥,粘在指甲上,随后又拿起一片宽大厚实的红薯叶,把指甲连同手指一个个完完整整、结结实实包起来,再用细线捆好。

指甲包好后,母亲嘱咐姐姐们不要碰掉包在手上的红薯叶子。她们就像被束缚手脚的小木偶一动不动。第二天早上,她们就迫不及待逐个解开包指甲的红薯叶。果不其然,她们的指甲一个个都变得红彤彤,在晨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她们兴奋地跑出院子,伸开手掌展示着,引来左邻右舍小伙伴羡慕的目光,这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查到我国凤仙花染指甲历史悠久。宋朝周密在《癸辛杂识》记载: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如胭脂。洗净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元代女诗人陆秀卿写过一首《醉花阴》,描绘女子用凤仙花染指甲的画面。“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盘痩。银甲暂散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由此可见,凤仙花染甲美妆的风俗在我国的历史久远。

凤仙花作为一种草本植物,纯天然,染出的颜色自然柔和,红白分明,蕴含着别具一格的韵味,展现出质朴而又纯真的自然美。我坚信,传统的凤仙花染指甲工艺经过创新之后,会以新的工艺美妆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

(作者:周虎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