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农业农村部《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农牧发〔2025〕6 号,后简称“管理指引”)文件将正式落地。
这套瞄准运输环节的“指引”,让偷运猫狗的歪心思越来越难得逞,给养宠人心里的 “宠物安全弦” 再添一道保险。
新规“筑墙”,偷运猫狗过不了关
管理指引第二条明确,其管辖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划定——包括家畜家禽、人工饲养或捕获的其他动物及其产品。这意味着,猫狗宠物及猫狗肉产品均在监管之列。
管理指引共二十条,通过三大刚性约束织密非法运输 “拦截网”:
其一,检疫证明成“必带通行证”。运输猫狗必须持有检疫证明、佩戴畜禽标识,车辆和人员需提前备案(第六条)。合法宠物能凭这些 “手续” 通行,而来源不明的偷运猫狗因无法完成检疫申报,过不了检查关。此前杭州查获的1000多只无检疫证明运猫车,因 “无证无备” 被当场拦截,这类案例在新规实施后将成常态。
其二,健康检查成 “天然防线”。偷运猫狗常因密集关押出现外伤、应激反应,管理指引要求检查站对运输动物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第六条),对检查不合格的,依法依规处理。
其三,指定通道锁死运输路径。跨省运输需经省级指定通道,通道设置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规划报批(第三条)。想绕路规避?没那么容易。道路运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三条 “跨省通过道路运输动物的,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指定通道入省境或过省境”,违反规定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加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将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第十五条),高速巡查、路面执法能快速核验车辆信息,想 “钻空子” 难上加难。
监管升级,偷运空间被越挤越小
管理指引不仅非法运输空间被大幅压缩,合法运输的流程也更规范、更透明。
检查站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配备体温检测、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第八条、第十一条),无论白天黑夜,运输车辆都能得到规范查验。检查信息还会实时上传至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第六条),形成“运输—查验—追溯”的闭环,让每一只宠物的运输轨迹都可查可溯。对养宠人来说,这意味着宠物安全多了层保障:一旦宠物不慎走失,依托追溯系统也能提高找回概率。
9月起,这套新规将正式“上岗”。它通过严管运输环节,让偷来的猫狗难以上车、难以前行,从源头减少了宠物被非法流转的风险。“新规落地,希望能少些偷狗偷猫的事。” 养宠人王女士的期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