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绝育坏人演员”是个什么职业?近期,抖音平台上“和朋友给小猫做了个局”的话题迅速走红,有博主发布“出门假装忘记关门,小猫偷溜出门后让朋友来抱去医院绝育”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展现宠物主人精心设计的“骗局”:假装疏忽未关家门,让猫咪“意外”溜出,随后由朋友扮演“坏人”将其带走绝育,主人则及时现身“解救”猫咪,以此转移宠物对绝育的“仇恨”。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创意已从网络段子演变为新兴职业——“绝育坏人演员”服务在二手交易平台悄然兴起,单次收费50至100元不等。服务提供者会上门“抢猫”,按剧本完成绝育流程,提供全程录像。
据了解,“宠物绝育坏人演员”的兴起源于部分宠物主人的担忧。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称,自家宠物绝育后会出现“报复行为”,比如随地排泄、故意捣乱,甚至疏远主人。于是,“绝育坏人表演”应运而生——核心逻辑是“仇恨转移”:由陌生人扮演“抢猫恶人”,而主人则“及时出现”拯救猫咪,以此保全宠物的信任,避免自己被“记恨”。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发现,相关服务层出不穷,甚至有卖家标榜“经验丰富,演技逼真”,报价从30元到100元不等。部分卖家还提供“定制剧本”服务,按照宠主的需求设计“抢猫”桥段,并全程录像增加戏剧效果。整个流程通常是:演员按约定时间上门“强行带走”猫咪,送往医院完成绝育,随后主人再“英雄救猫”,完成这场精心编排的“情感保卫战”。
热点背后,不少养宠人产生质疑。许多宠物主人认为,这种看似聪明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可能对宠物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真的有必要演这出戏吗?”不少网友在相关话题下留言表示,猫咪的认知能力有限,未必能理解人类设计的“剧本”。有兽医专家指出,宠物绝育后的“报复行为”更多是术后疼痛或激素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而非针对主人的“记恨”。强行让陌生人带走宠物,反而可能加剧它们的恐惧和焦虑,甚至影响术后恢复。
此外,还有网友指出,主人与其花钱雇用“坏人演员”,不如在术前术后给予宠物更多陪伴和安抚。有网友分享经验称,通过提前让猫咪熟悉航空箱、术后及时给予关怀等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所谓的“仇恨心理”。可以看到争议背后,反映的是宠物拟人化思维的过度延伸。部分专家提醒,宠物不是人类,它们的行为逻辑更直接简单。
这场关于“绝育坏人”的讨论,或许该回归到更科学的养宠方式上来,用耐心和关怀代替“表演”才是对宠物真正的负责。
(部分内容来源:宠业家、三湘都市报、视觉中国)
综合 谢铨涛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