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惠州记者 戴广军 通讯员 邱御嘉 黄其晖 李琦琦 文/图
近日,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一支“湖镇生态养殖突击队”的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10多名师生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深入博罗县湖镇供销渔场,开展为期6天的实地调研。
团队聚焦渔场“龙头企业+供销社+村集体+养殖户”创新模式,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探究联农带农机制与“入湾出海”路径,为破解渔业发展痛点、助力乡村振兴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走进基地 学以致用
这个调研团队由指导老师金潜星、王旭带队,两天内实地走访了惠州市供销大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地。
通过走访,团队师生们系统掌握了湖镇供销渔场的组织架构、供销体系运作及历年产销数据,初步厘清其“订单养殖”的运作模式。同时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是全国性区域农业龙头企业,有标准化仓储物流区、智能溯源系统及交易大厅,通过“龙头企业+渔场”模式对接大湾区商超、餐饮场所,定标准、做品牌,助力当地生鲜鱼类融入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倾听基层声音 探究制约渔场发展因素
在随后五天的调研中,团队师生们与湖镇供销水产服务站代表、社村公司相关负责人、养殖户代表等围绕“渔场发展瓶颈”问题展开座谈,并发现制约渔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养殖碎片化、产业链断层、政策资金支撑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
调研团队还实地走访了渔场检测室、供港渔场、显岗水库等地。在渔场检测室,这里的专业仪器对水质、鱼体等关键指标进行精准监测,为保障产品品质提供精准数据。在供港渔场,其严格的养殖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展现了渔场在保障供港产品质量上的努力,也让师生对渔场 “产前种苗供应、产中饲料鱼药支持、产后检测仓储销售”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湖镇发展前景好 年轻人大有可为
在调研期间,团队师生们还走访了社村公司经理白豫博。这位河南年轻人从仲恺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毕业不久后被上级供销社派驻到湖镇工作,他分享了来到湖镇工作的初心:“一是专业对口,想让农业知识在田间地头落地;二是看好农业发展前景,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年轻人大有可为;三是供销社能实实在在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这种价值感很吸引我。”白豫博扎根乡村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参与调研的师生。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青年用脚去丈量。”团队成员李琦琦感触颇深。据了解,调研结束后,团队根据上述调研情况已形成专项报告,并提交当地政府供决策参考。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湖镇渔场提供了可落地的发展方案,更彰显了高校学子扎根基层、服务 “百千万工程” 的担当。
编辑:陈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