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粤海街道文体中心即将开放!打造“一站式”市民文体乐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黄爱葵 实习生 周诗睿 文/图
07-29 11: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城市空中客厅”让每个居民都能在转角处遇见诗意生活。

上午去游泳、攀岩、打篮球或羽毛球,中午在日落咖啡厅吃午餐,下午在文化馆看书写字、琴房弹琴或跳舞,夕阳西下时,在9楼平台迎着落日打网球,晚上在小剧场看看剧……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到来之际,南山又传出好消息。南山区又一个“宝藏文体中心”——粤海街道文体中心即将正式对外亮相,这个集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三大功能场所于一体,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群众的文化、体育、健身和娱乐“一站式”需求。

除此之外,南山区粤海街道文体中心在一楼还设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还专门设置了运动康复和体能测试,引入专业运动医学团队,开展科学锻炼和运动康复指导。

在高质量发展快速的南山,文体中心已超越传统功能范畴,正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与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南山区建筑工务署用高品质建筑,助力居民高品质生活。粤海街道文体中心通过空间设计、功能融合与服务全面,不仅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塑造着城区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

粤海街道文体中心位于南山区高新南环路1号,高新南十一路与科技南路交汇处东南角,占地面积5760.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9.5米,共有地下3层,地上12层。内部空间包含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三大功能场所,其中运动馆的攀岩墙作为“一馆一特色”的主要特色项目,项目还包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能测试等配套功能。地下层包含排演厅、黑匣子剧场、舞蹈排练用房、地下车库等。

粤海文体中心的设计过程中,以高密度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将场地局促的限制转变为创造公共建筑新类型的契机,在保证各类场馆功能独立运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提供城市开放空间,同时,各楼层之间都有公共区域连接,让市民在各个场馆之间“切换”自如。

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三个功能体量以及位于不同高度上的城市公共空间,并非同质化地均匀分布,而是拥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属性和场所氛围。 首层“社区休闲广场”最为公共开放,社康中心、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的各类人群汇集的场所。

粤海文体中心设计体贴入微。一楼入口处,还有存放婴儿车的区域,避免“宝妈”行动不便,同时还有日落咖啡厅为市民提供饮品和简餐。

2-3层为图书馆和亲子阅读区,设计了各种阅读氛围浓厚的区域。

4层为社区文化馆,有琴房、音乐室、舞蹈室、合唱房各共享画廊等,市民只要在网上预约,就可以在这些专业的房间高歌一曲和写字画画。

从5层-11层,主要为体育动动馆等设施,设计色彩丰富、有活力。第五层“城市空中客厅”是文化类功能和体育类功能的转换层,拥有社区球场、滑板滑轮运动空间和架空休闲平台,与第四层的阅览空间通过室外大台阶进行连接。

6-7层为设置了2个大小不一的泳池和3个儿童戏水泳池,6层的更衣室和淋浴间,色彩鲜明。

8-10层为攀岩运动场所,设有标准攀岩赛道和难度道,上下达16.4米,是目前为止深圳室内最高的速度道。

第9层的“空中花园”则提供室外健身场所,视野最为开阔,环境最为安静放松。三个城市平台之间由公共大扶梯、楼梯串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24小时开放的街区公园。

10-11层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而且设有观众席,可以举行室内篮球比赛等,电动观众席收起来之间,就成为市民们喜爱的羽毛球馆。

12层为大小两个沉浸式剧院,可以欣赏各类文艺演出。

13层为露天网场馆,高空挥拍别有一番滋味。

粤海街道文体中心的开放空间不仅仅限于地面广场,还在不同高度设置城市公共空间,通过突破城市开放空间仅限于地面广场的固有思维,在建筑的不同高度上设计若干相互连通的空中公共活动平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城市空中客厅”。

当建筑空间被赋予人文关怀与创新思维,文体中心便从物理场所升华为情感联结的载体,粤海街道文体中心着眼“15分钟生活圈”规划,将文化滋养、体育活力、社交需求编织进城市肌理,让每个居民都能在转角处遇见诗意生活,于日常中感受城市温度,这不仅是空间营造的艺术,更是高质量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黄爱葵 实习生 周诗睿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