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文 李庭新/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
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军事关隘
和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现为敦煌的重要历史遗迹
7月25日至8月1日
“湾区少年·丝路印记”
研学营扎营敦煌
湾区少年记者团成员
在宝安日报社组织下
深度走读敦煌,培植文化自信
7月25日
湾区少年记者团
经香港机场
直飞抵达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7月26日上午,在敦煌博物馆馆长石明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金牌专业讲师带领小记者们,深入建成于2011年、有着逾1.3万件(套)文件,涵盖石器、陶器、汉简、丝绸等14类文物的敦煌博物馆,“穿越”回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华戎所交”的厚重历史。
张骞出使西域,为何走了13年才回来?
丝绸之路的名称,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抑或“进口”的?
投笔从戎、班师回朝,说的又是谁?
……
一连串提问
立即激发小记者们
浓厚的研学兴趣
原来,古敦煌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扼守着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南北两线交会的枢纽,以及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熔炉。
张骞出使西域迟迟未归,是因为他被匈奴人控制留居。
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
投笔从戎、班师回朝,则都是关于班超的故事。
研学期间
小记者们同时认真了解了
汉代的烽火制度、敦煌的邮驿
莫高窟的营造等等
7月26日下午,小记者们又乘兴参观了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一起走过五千年》系列展在此举行。
接下来
湾区少年记者团成员
将继续踏上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阳关、玉门关等
期待他们发回的精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