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回应:不是“未录取通知书”,而是对选择港中大(深圳)的感谢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7-28 17: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发放未录取通知书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放“未录取通知书”的消息登上了热搜。7月28日,徐扬生校长接受了媒体采访,道出这封特殊通知书背后的故事。

前不久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虽未能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但意外收到了学校寄来的一份“未录取通知书”,内含一封徐扬生校长的亲笔信和一个印有该校校徽的精美小礼物。信的内容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公室谨以此信,向你转达徐扬生校长的深切关怀与真挚寄语,感谢你曾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纳入人生的考量,更感谢你为追求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希望这封信能拂去些许失落,注入前行力量,愿能温暖相伴。”

今年高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采取“631”综合评价模式,从报名考试的情况来看,吸引了近3万名学子踊跃报考,经过严格的机考筛选,逾1.5万名考生进入了线下面试。在学生已经查询到不被录取后,学校于 7月18日统一用顺丰快递寄出“致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一共寄出了1300多封。随这封信寄出的还有一个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徽的钥匙扣。

徐扬生校长表示,邮寄这封“未录取通知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安慰同学们,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高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过程,单凭高考成绩的好坏就给人生下定义是不行的。无论考生未来的道路通向何方,这份来自港中大(深圳)的鼓励都能温暖相伴。”

其实从2016年起,学校就每年邮寄《致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这不是给同学们伤口上撒盐,而是给那些参与了学校综合评价考试,入围了且填报了学校志愿,但最终没有被录取的学生们发的一封人文情怀的暖心鼓励信和感谢信。”徐扬生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校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教育要真正回归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情感管理能力,单单学好某一门课程是不够的,知识广阔的人一定会比知识单一的人走得更远、更有灵感、更富创造力。

“我从教40多年了,深知现在学生面临竞争时的压力和失落。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高考,人生中还会有很多场考试、考验等待着我们。在这封信里,我希望用自己人生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个感受:优秀与成功不是一回事,优秀比成功更重要。”徐扬生说。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