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检察官进社区,共筑反诈安全防线

吴维
07-28 17:3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维

为进一步织密反诈宣传防护网,持续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辖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近日,罗湖区人大代表、罗湖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陈宇玲走进翠竹社区开展反诈专题普法宣传,翠竹社区党委副书记文玛丽、区党代表黄亦传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翠竹社区党委副书记文玛丽对罗湖区检察院深入社区开展反诈普法宣传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高发多发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居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希望能通过此次反诈普法宣传帮助提升社区群众防范意识。

随后进入专题讲座环节,陈宇玲首先就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等十大高发诈骗类型进行介绍,深刻剖析各类诈骗作案手法,有效帮助群众了解和识别诈骗分子的常见套路和惯用伎俩。

紧接着,陈宇玲聚焦“两类重点群体“和“一类新型诈骗”展开详细介绍。一方面,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两类重点群体,结合罗湖区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例揭示养老诈骗和涉未成年人诈骗常见类型,让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诈骗的危害和隐蔽性,并提醒老年群众要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社保与养老金类诈骗、提供养老服务和销售保健产品诈骗等骗局,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防骗口诀加深老年群众的反诈防诈意识,努力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对于学生群体,除谨防游戏追星诈骗、网恋交友诈骗外,检察官还提醒恰逢暑期,正是学生群体求职、实习的高峰期,要警惕“高薪兼职招聘”陷阱,避免因贪小利而走上歧途,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AI技术蓬勃发展,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被不法分子用于违法犯罪的风险隐患,犯罪分子往往利用AI换脸和声音合成技术进行身份伪造,利用社交软件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冒充被害人亲朋好友实施诈骗,令人防不胜防。对此,检察官提醒居民群众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在遇到转账、透露账户信息等情况时要多一个“心眼”,提高警惕、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讲座最后,陈宇玲再次提醒居民群众可以通过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拨打96110等方式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充分利用“反诈利器”守护“钱袋子”安全。

在之后的互动交流环节,陈宇玲耐心回答了居民群众提出的诈骗犯罪追赃挽损、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等问题,并向居民群众发放罗湖区检察院自制的反诈宣传手册和普法礼品,为此次反诈普法宣传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接下来,罗湖区检察院将继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持续深入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贡献检察力量。

(罗湖区检察院供图)

(作者:吴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