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康社区
暑期公益班解双职工“看护难”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刘慧/文 蔡维泽/图

▲民康社区儿童在暑期公益班上玩积木。
孩子放暑假,家长要上班,“看护难”愁坏不少双职工和外来务工家庭。7月21日,民治街道民康社区党委精心打造的“民康·活力足迹”系列活动之“暑我最快乐”暑期公益班,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课,40余名社区儿童成为首批学员。
聚焦辖区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外来务工家庭暑期“上班时段孩子无人管”的现实痛点,民康社区党委精准对接需求,为最大程度便利家长,将两周课程细分为四期错峰时段,力求与家长通勤时间实现“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家长接送的时间冲突,确保孩子安全入班、安心托管。
课堂内,孩子们告别了“手机电视陪伴”的单调模式,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的引导下,开启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成长之旅。英语俱乐部里,趣味互动点燃学习热情;奇妙科学课上,动手实验探索未知奥秘;阅读赏析环节,书香浸润滋养心灵;还有活力四射的跳绳训练锻炼体魄,创意无限的手工制作激发巧思……孩子们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互动中增进了友谊,体验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我们希望通过精心的课程安排和严格的管理,真正实现将家长忧心的‘看护难’转化为孩子受益的‘成长乐’。”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荣社区
“微客厅”练就应急硬功夫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周德萌 通讯员 郑伟 周宁馨
近日,大浪街道华荣社区一居民楼外墙上的电表盒突然火光乍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异响,社区网格员小林凭借职业敏锐性立刻警觉起来,循着声音一路排查,迅速锁定了起火点。
“当时火苗已经蹿了起来,情况特别紧急。”社区网格员小林回忆道。凭借日常消防培训积累的扎实经验,他当即判断可能是电线短路,小林第一时间冲向附近的消防器材存放点,熟练地取来灭火器,对准起火的电表箱果断喷射,这套动作与“微客厅”消防演练中的操作流程分毫不差。短短两分钟内火苗就被成功扑灭。为杜绝复燃隐患,他又按照演练中强调的隐患排查要点,细检查了周边线路和可燃物,确认安全后,立刻联系房东及专业维修人员到场,将隐患彻底消除。
据了解,华荣社区巧妙利用城中村7个微型消防站,创新打造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微客厅”。这个看似小巧的空间,实则是社区安全应急的“核心枢纽”。在“微客厅”里,社区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拉家常”方式,把火灾应急救援、电信诈骗防范、交通安全常识等实用知识,向物业、楼栋长及居民群众讲得透彻明白。居民们在“微客厅”里听得多、练得熟,遇到突发情况自然能沉着应对。
樟坑径社区
急救培训传授“救命技能”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杨晓洁

▲樟坑径社区青少年们进行电脑模拟飞行。
近日,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开展“志愿学堂”公共安全专业培训,近30名社区志愿者与居民齐聚一堂,在专业讲师的带领下,沉浸式学习应急急救技能。
此次培训内容紧扣日常生活急救需求,涵盖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海姆立克急救法、AED设备操作、常见急症处理等核心技能。课堂上,讲师先用生动案例解析急救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结合人体解剖图细致讲解操作原理,随后在模拟人模型上进行分步演示:怎么按、按哪里、按多深、按多快、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的标准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
实操环节更是点燃了现场热情。参与者轮流上前,在讲师的一对一指导下进行模拟演练。“按压时肘部要伸直,用身体重量发力”“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注意冲击位置在肚脐上方两横指”,讲师穿梭在各组间,及时纠正动作偏差,手把手传授操作诀窍。志愿者李阿姨边练边记笔记,感慨道:“以前看视频总觉得简单,亲手操作才知要领多,今天学会了,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敢上前帮忙了。”
润城社区
长者庆生会共享暖时光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黄丹琪 黄佳瑜
为营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社区氛围,让长者在集体关怀中感受温暖,7月23日上午,观湖街道润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宝安桂银村镇银行开展了“盛夏添福、邻里同庆”长者庆生会。30余名社区长者齐聚一堂,共享邻里美好时光,于盛夏收获幸福与欢乐。
活动现场热闹又温馨。社工率先带领长者玩起“左手右手耶”音乐游戏,随着节奏互动的老人们时而默契配合、时而笑作一团,现场笑声不断。游戏过后,几位擅长文艺的长者主动登台,夫妻合唱甜蜜感人、戏曲表演韵味十足、朗诵自创诗歌,表演赢得全场掌声,让现场暖意更浓。
最后,社工与银行工作人员一同推上定制生日蛋糕,熟悉的生日祝福歌缓缓响起。长者们齐唱生日歌,互送祝福,同切蛋糕,共享这份甜蜜,现场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新田社区
银龄达人免费教娃学才艺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宋彪 通讯员 杨康 朱小芳/文 记者 陈建华/图

▲新田社区青少年学习书法。
观湖街道新田社区精心策划的“银龄助成长·童心乐一夏”2025年暑期青少年公益课堂系列活动于7月中旬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公益课堂为全免费性质,将持续开展30天,共开设中国舞、书法、美食制作、趣味手工四大趣味课程,吸引了近百名社区青少年踊跃报名。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所有授课老师均为社区内热心公益、身怀技艺的“银龄达人”志愿者。
在古筝悠扬的旋律中,退休舞蹈教师冉素荣正耐心地教授小学员们中国舞的基本手位和步伐,让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中华传统艺术之美。社区书法爱好者杨伯为孩子们演示如何执笔、运笔,一笔一划间传递着书法艺术的静心力量,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与文化素养。由几位擅长厨艺的阿姨组成的“美食导师团”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糯米糍、钵仔糕等简单美味的传统小吃及健康点心,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和中华饮食文化。心灵手巧的志愿者黄阿姨指导孩子们利用环保纸、扭扭棒等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激发想象力和环保意识,制作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