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雷州湾传来一则喜讯:中华白海豚“陈氏社群”成功迎来一头新生幼豚,这意味着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华白海豚因数量稀少, 且对栖息环境要求高,一直被视为“海上大熊猫”。“豚丁兴旺”,可谓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环境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成果。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原型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粤港澳地区海洋文化的象征。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喜欢群居的它们,展现自然界中罕见的团结互助精神。这正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团结奋进的生动体现。
“陈氏社群”是湛江雷州湾中华白海豚大家族的社群之一。湛江雷州湾作为世界第二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已形成鲜明而稳定的社群结构。其中,南部“林氏社群”规模最大,北部至南依次分布“李氏”“陈氏”“刘氏”社群。此外,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Mino”游离群体(意为“少数派”)。这种分布模式犹如客家围屋村落般层次分明。
为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一珍贵种群,科研团队建立精密追踪体系,通过识别每头海豚独特的背鳍特征建立专属档案,实现对它们活动轨迹的实时监测。目前,广东共有6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随着珠江口种群数量稳定向好,这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的物种,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世界大约还有6000头中华白海豚,约4000头栖息在中国,其中2000头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可谓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况,也是海洋生态健康的“晴雨表”。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时期,建设者们就贴心地考虑到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对其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最终实现让中华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曾表示:“以中华白海豚作为赛事吉祥物形象,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华白海豚高度社会化的群居习惯和“团结基因”,呼应运动员在赛场上协作拼搏的精神。它们年复一年回归珠江三角洲特定海域繁衍,也呼应着粤港澳三地人民心系故土的情怀。
而为什么中华白海豚“喜洋洋”“乐融融”会有一只是粉色的呢?刘平云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华白海豚在运动着的活跃时候,因为血管充血,皮肤会变成粉色状态。这种奇妙的自然生理现象,和运动员身上的激情、活力、能量是非常契合的。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