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现身深圳南头古城,深度体验沉浸式戏剧《钥见南头|时空密卷》

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文/图
07-21 17:3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观众穿行于万历新安县衙海界争端与清末抗英风云的双线交织故事中,南头古城变身沉浸式剧场,观众化身“时空旅人”穿梭行进在城中观剧。

(视频编辑 黎昭欣)

7月1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演员濮存昕现身深圳南头古城,来到全域沉浸式戏剧《钥见南头|时空密卷》现场,体验了由青年演员复现的清末南头人民群众的抗英故事,感受这趟以古城为载体的文化探秘之旅。

据了解,7月暑期档沉浸式戏剧活动体验《钥见南头|时空密卷》作为深圳首例古城全景沉浸式剧场,以“游戏活化古建、戏剧复活故事”为核心理念,独创双线叙事史诗:观众穿行于万历新安县衙海界争端与清末抗英风云的双线交织故事中,南头古城变身沉浸式剧场,观众化身“时空旅人”穿梭行进在城中观剧。同时,南山博物馆的古代南山展厅和近代南山展厅也同时与南头古城交会,上演着《共潮生》《双帆记》的故事。

自7月16日首演以来,《钥见南头|时空密卷》凭借集文化深度、艺术表现与互动趣味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收获了观众广泛好评。

现场观众曲小姐向记者表示,虽然自己是深圳本地人,也经常来南头古城,但是这一次跟着演员在古城中沉浸式体验后,才深刻了解到这里的历史,“演员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我陷入历史的场景中,体验感非常好。”

濮存昕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这次戏剧活动不仅让大家了解深圳的历史,也为南头古城注入了文化的灵魂。”

7月19日下午,濮存昕在深圳人才公园的分享会上,深度聚焦《在时空的舞台上:一位戏剧行者与古城新境的相逢》这一主题。他表示,“时空的舞台”既是对自己从传统话剧到多元演艺形式艺术历程的生动概括,也是南头古城作为“活态剧场”跨越历史与当代文旅时空张力的体现。

濮存昕提到,在《钥见南头|时空密卷》沉浸式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交汇。这种沉浸式表演中,演员会更努力地表演,与观众有更“平等”的互动。观众看到的当下演绎虽模拟百年前的故事,但观剧后可能会去翻书,进一步了解深圳及南头古城的历史,在娱乐中获得对戏剧新的感官体验。他认为,通过短篇章、时空穿越和文化碎片的表达,能把历史的影子与当下连接起来。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艺新业态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洋表示,沉浸式戏剧这种演绎新业态打破了观众和演员间的“第四堵墙”,让他们在同一场景下,通过各种载体实现第一时间互动,而《钥见南头|时空密卷》就是这类演绎新业态的优秀作品。该活动实现了多方面创新。在活化历史资源方面,以文保空间为舞台,实现“物理场域-历史记忆-非遗技艺”三重时空的共振,让观众体验“人在戏中,戏在城中”的互动。刘洋提到,有广州玩家体验后在小红书、抖音传播,且这种形式能让玩家更深入了解古城的商业点、文化点和历史。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馆长封霓认为,其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壁垒,将南头古城的非遗技艺、民俗文化融入剧情与互动环节,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体验,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实验场,其经验或可成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参考范式。在跨界融合上,创新“沉浸式戏剧+实景解谜游戏”双核模式,观众在古城内的关帝庙壁画、遗址等多处破译密文、翻找线索。原创实景解谜游戏《时空密钥·南头谜踪》与戏剧故事线人物故事部分共通,玩家在探索、解谜中获取更多关于剧情人物及南头古城非遗、历史的故事。

据悉,本次活动也实现了文旅消费破圈,联动古城内20家优质商户打造“剧场即景区”,观众凭票可体验非遗手作与消费优惠权益,带动周边消费增长。沉浸式戏剧体验《钥见南头|时空密卷》的探索证明: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需要一场从“保护”到“共生”的范式革命。非遗便不再是过去时态的“遗产”,而是涌动在当代人生命体验中的文化血脉。

正如戏剧结尾所说:“南头城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的故事。过去塑造现在,而现在将由你们继续书写。”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