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交融 观众与作品对话 “交互的未来(第五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开幕

梁瑛
07-18 12:1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当代码成为血液中流淌的电解质,当屏幕成为知觉延伸的神经突触,当算法以无形之手编织我们的情感图谱与社交经纬——交互早已挣脱技术的桎梏,演变为人类存在的基本生态。

作为2025“罗湖深港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交互的未来(第五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7月18日在深圳市罗湖美术馆拉开帷幕。

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由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罗湖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指挥部主办,罗湖美术馆、三一八艺术文化承办,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汇聚全国70余位新锐青年艺术家的100余作品,囊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多元化作品类别,试图重新定义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探索科技、人文与艺术交汇的新维度。

架上绘画以颜料承载数据诗意,装置艺术在虚实博弈中重构感知,新媒体作品则直指数字时代的本体困境……策展人惠书文表示,这次展览如同一座多维共振的实验室,汇聚架上绘画的深邃沉思、雕塑的物质重量、装置的沉浸场域与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灵光。这些年轻创作者拒绝沦为技术景观的被动记录者,他们以“逆向解码”的自觉姿态将思想主动介入技术的内核。“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再满足于技术对艺术语言的单向塑造,而是聚精会神地聆听艺术如何以创造的强音,回应、解构、重塑个体在自我生命中的价值体验。”

此次展览是2025“罗湖深港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展览以多种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呈现出全国青年艺术家和而不同的艺术取向。近年来,在政府、美术馆、协会等多方合力推动下,深圳青年艺术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科技与人文交织、传统与实验碰撞、本土与国际对话。深圳美术馆副馆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王子蚺认为,这些探索不仅展现了罗湖美术馆长期关注青年艺术创作,更印证了深圳作为创新沃土,如何持续激发艺术表达的破界与再生。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则表示,我们期望通过系列展览,丰富市民暑期文化艺术生活,进一步展现罗湖的文化魅力,促进文化深度融合,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人文湾区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长陈俊宇认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罗湖美术馆对“交互的未来(第五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这一项目长年的良好执行,已成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生态中的重要铺陈者,罗湖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建成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鲜明的改革与创新基因,在新时期它也将成为不断挖掘与培育新兴艺术家的丰沃土壤。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6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者:梁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