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少年说·中学 | 馈赠

07-18 08:40
摘要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九(6)班 周媛媛 指导老师:朱杰霞


踏上潮汕的土地时,正值盛夏。湿热的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这座海滨小城独特的脉搏。

潮汕的馈赠,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粿条开始。

清晨的街边小店,老板在里面熟练地烫着粿条,案板上码着新鲜的牛肉片。浓郁的香气在晨雾中飘散。我捧着碗,看着碗里晶莹的粿条和粉嫩的牛肉,汤汁上浮着翠绿的葱花,一口下去,鲜美的滋味在舌尖绽放。老板操着浓重的潮汕口音,热情地为我添汤,那笑容比碗里的热气还要温暖。

午后,我漫步在潮州古城的街巷中。

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雕花的窗台上爬满了青藤。转角处,一位阿叔正在制作潮州木雕。他戴着老花镜,手中的刻刀在木料上游走,木屑纷飞间,扛着金箍棒的孙悟空渐渐成形。阿叔见我驻足,便招呼我坐下。我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阿叔看见我的表情,笑着说:“你是外地人吧。”我害羞地挠了挠头,不语,只是在一旁认真地看着他雕木头的动作。阿叔见我闭口不语,便自顾自地开始为我讲述潮汕木雕的历史。阳光透过天井洒在他的银发上,映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从他的话语中,我知道了潮州木雕是潮汕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闻名。

阿叔的小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有神话传说中的龙凤、花鸟鱼虫,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下一秒就会从木料中跃然而出。他拿起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向我展示雕刻的细节。他告诉我,潮州木雕讲究“三分雕,七分磨”,雕刻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后期的打磨和上漆。只有这样,才能让木雕作品呈现出最佳的光泽和质感。

阿叔的刻刀在木料上轻轻划过,他的手法娴熟而稳健,每一刀都恰到好处。他说,潮州木雕的技艺需要多年的磨练,只有心无旁骛,才能雕刻出完美的作品。阿叔的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始终明亮如初,仿佛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细节的执着,深深触动了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潮汕木雕让我重新思考“慢”的意义——慢不是懈怠,而是对完美的追求,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离开潮汕之时,我闭上眼睛,再次回首那清晨的粿条摊,回首那个充满檀木香气的小铺,踏上回途的征程。潮汕给我的馈赠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文化的温度,像一缕茶香,久久萦绕于心,成为生命中最温柔的印记。

编辑点评

文章用“潮汕的馈赠”串联美食与手艺,写出了地方文化的温度与分量。描写细腻而不堆砌,细节生动,让粿条的香气、木屑的飞扬都跃然纸上。尤其木雕阿叔一段,以静制动,富有情感张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