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康复护理,让88岁长者重寻回“舌尖上的味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冯智慧 文/图
07-17 10: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一勺酸奶轻轻送入唇边,88岁的蔡叔在林医生温柔的引导下,稳稳完成吞咽。“好吃!”老人笑着竖起大拇指。这寻常一幕,对三个月前还完全依赖鼻饲管的蔡叔来说,是巨大的奇迹。

今年2月初,因脑梗死后遗症入住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蔡叔,面临严重吞咽障碍,无法经口进食,同时伴有运动、认知、构音等多重功能障碍,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家人忧心忡忡,希望市养老护理院的专业康复服务能助他“重新尝到味道”。

计划启动:从基础训练为IOE介入护航

2月19日,个性化康复计划启动。团队从呼吸控制、咳嗽训练开始,逐步加入发声、舌头运动,利用吞咽治疗仪提升肌群力量,配合肢体训练改善心肺功能,多维度训练为恢复吞咽能力奠定基础。最艰难的“治疗性进食”练习同步展开——林医生用勺子轻触蔡叔的嘴唇引导张口,同时严密监测血氧,反复耐心叮嘱:“先感受食物在嘴里的感觉,别急,低头吞咽。”每一步都充满耐心与关怀。

关键突破:IOE技术架起康复桥梁

3月8日,康复进入关键阶段——实施“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这不是简单的喂食方式,而是‘治疗+营养’二合一的技术。”康复部负责人介绍,导管从口腔插入食管上段注入流食,既能保证营养,插管过程中对舌根部、咽喉壁的刺激,还能精准诱发吞咽反射,相当于每天进行多次针对性训练。

第一次操作时,林医生动作轻柔精准。她一边安抚:“蔡叔放松,像吞面条一样把管吞下。”一边全神贯注观察导管外口,根据呼吸气流判断位置,指尖随着蔡叔的呼吸微调角度。面对蔡叔因认知障碍偶尔的不配合,林医生总有办法——握着他的手指向窗外:“看花开了,一会去晒太阳!”原本困难的置管过程日益顺畅,后期仅需10秒左右即可完成。

家属最初的担忧插管损伤黏膜,在看到蔡叔日渐改善的吞咽能力和良好的适应状态后,化作了欣慰。医生、护士、康复师像运行精密的仪器,严格把控每个细节:精准定位避开敏感区、凭经验确认导管位置、详细记录每次进食时间确保营养充足……

硕果累累:摆脱束缚,尊严回归

两个多月的IOE治疗中,基础吞咽训练从未间断。林医生特意准备蔡叔偏好的酸甜口味食材,鼓励他进行“治疗性进食”练习,逐步提升吞咽能力。量变终于引发质变。当医生宣布可完全脱离鼻饲管,看着蔡叔自主地一口口吃下糊餐,照护团队红了眼眶——这不仅是食物入胃,更是尊严和希望的回归!

如今,蔡叔已能轻松享用碎餐和稠粥。曾经遥不可及的香蕉、虾肉也成了餐桌上的日常。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护理院专业的康复服务给予了高度认可。在医康养一体化专业团队的精心陪伴下,这位热爱美食的老人,终于彻底摆脱了“大象鼻”的束缚,重新拥抱了属于舌尖的幸福,找回了享受生活的滋味。

相关链接:

IOE间歇置管技术

IOE即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是不将导管持续留置于胃内,仅在需要补充营养时,将导管经口插入胃内,为患者进行管饲注食,注食后拔出导管的技术。它既是一种进食的代偿手段,也是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该方法更贴近自然进食规律,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操作便捷且可控,不影响患者外观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冯智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