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晓霞/文 柯振涛/图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7月12日下午,在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新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帆以她笔名“一笑作春风”的出处开头,开启了当天的湾区文化茶座。这位古典文学研究生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和生动的教学案例,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智慧盛宴。

高帆
阅读之惑:
从“开卷有益”到“深度阅读”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然写不好作文?”高帆以这个困扰无数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切入,直指当下阅读教育的痛点。她认为,问题往往出在五个方面:阅读量不足、阅读范围狭窄、好词好句的僵化训练、对应试作文的抗拒以及缺乏深度阅读。
针对“开卷是否一定有益”的疑问,高帆给出了充满智慧的回答:“人不能与快乐做对,无论这种快乐是不是高级。”她主张低俗读物与经典读物的兼容并蓄,认为“两种都读,生命才是丰富的”。关于电子阅读,她提醒听众警惕其带来的注意力分散问题:“长期接触数字科技的后果,不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无法忍受无聊。”
七步阅读法:
从“悦读”到“思读”
高帆独创的“七步阅读法”为现场听众提供了可操作的阅读路径:从寻找投缘书籍的“悦读”,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细读;从培养语感的“抄读”,到分析行文脉络的“品读”,再到结合人生体验的“思读”。她特别强调“贴近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过度解读。”
“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高帆引用《红楼梦》中的这句话,说明深度阅读的乐趣所在。她以龙应台的散文《1964》为例,现场拆解文章结构,展示如何通过“起承转合”的框架分析文本,让听众领略到经典作品的精妙之处。
写作之道:
从“思维框架”到“自我叙事”
“写作的本质是‘显现’。”高帆指出,“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龄,都有表达的欲望。”她认为写作应该先有乐趣和热情,再谈技巧:“不用追求文辞的华美,也不用追求结构篇章的精致,我手写我心。”
讲座中,高帆详细讲解了不同文体的思维框架构建方法。无论是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还是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她都通过经典案例进行生动诠释。她特别强调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一个经典的素材胜过一千个生僻的素材。”
在谈到“自我叙事”时,高帆的话语充满诗意:“过去的日子如云如雾、如雷如电、如梦如幻,在文字里,消逝的一段生命历程又被重忆。”她鼓励大家通过写作“打捞有价值的事物”,让生命“不再麻木”。
讲座最后,高帆引用苏格拉底和阿德勒的名言,强调自我省察的重要性:“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她建议听众从整理个人阅读史开始,通过写作记录成长轨迹,因为“让自己的生命留在别人的记忆里,是存在的另外一种方式”。
花絮
高考语文高分学子现身说法
“老师,我是子西啊!”当天的茶座现场,高帆老师的“得意门生”墨子西惊喜现身,四年前她高考语文获得129分的优异成绩,是当年的全校第一。

高帆和墨子西合影。
讲座现场,高帆邀请墨子西上台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子西笑着走上讲台,接过老师递来的话筒,从初中写作说起,讲到高中写议论文如何突破瓶颈,再讲到大学在学生会里写公众号推文,又讲到自己在法国留学时在一刹那间的生命感悟……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签名环节。子西说,自己大三的时候去法国做交换生,留学了一年,身上带了一本中文书,就是高帆老师的《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样人性》。今天,子西又带了一本新书过来,让高帆老师帮她签名。
“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特别的‘教学案例’。”高帆老师看着被孩子们簇拥的子西,欣慰地说。离场时,不少学生还在热烈讨论:“原来写好作文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互动
问:我家孩子现在读小学五年级,喜欢看书,但是不喜欢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非常困难,我该怎么办?
高帆:孩子写作困难一般是两个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二是担心得到否定的评价,想躲到一个安全的区域里。前者是内容问题,后者是心理障碍。
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就是要“我手写我心”,帮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敏感性,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值得留下来的细节。像家长提到的孩子喜欢读书,那么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触动自己的地方呢?养成思考和记录的习惯,写作就不会成为难事了。如果还有大量的阅读来辅助,阅读中的精彩内容就会内化为孩子写作能力的一部分。只要孩子开始尝试写,老师和家长就要多鼓励,给予正向的反馈。鼓励孩子写真话,抒真情,把话说明白就行,不要过度追求好词好句的运用。
问:我家孩子读初一了,写作内容空洞,干巴巴的,缺少细节和情感,应该怎么引导呢?
高帆:这种现象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其一,缺乏真实体验和观察。其二,未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习惯用概括性的描写,如“好美啊”。其三,阅读量不足,未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尝试一下: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如拍下路边的落叶,注意叶脉的纹路和边缘的卷曲,回家引导孩子描述画面中的颜色、声音、状态。二,教孩子学会把概括性的语言,换成描写性的语言。比如,“我很害怕。”追问孩子:害怕时,身体有什么反应?手有什么动作?换成这样的描写:“我的心跳得像打鼓,手心黏糊糊的全是冷汗,忍不住倒退了两步。”三,学习模仿优秀的描写。摘抄书中的生动段落,分析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感官词,然后模仿描述类似的话题。四,准备一本日记本,让孩子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
问:我们孩子的老师说:“要让孩子多背一些好词好句。”但是看到网络上一些专家又说孩子背太多好词好句,会破坏写作能力。到底该不该背诵好词好句呢?
高帆:我的答案是:可以适度积累,但决不能依赖背诵。
背诵是工具,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引导孩子理解、内化和迁移,而非机械记忆。对于低年级或语感弱的孩子,背诵能快速积累基础词汇,也能潜移默化培养语感,对写作恐惧的孩子,背诵模板可提供起步安全感。但过度依赖背诵,确实会扼杀原创表达,孩子易套用“万能金句”,导致作文千篇一律。很多孩子的写作因此脱离了真实的体验,忽略了身边真实的感人细节。
建议通过精读+分析+模仿的方式来细读好文章,可能效果更胜过死记硬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