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在深圳学习点燃了我的中年
作者:曾青艳
清晨,一米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宝的床头,又是一个温暖的冬日。小宝使劲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着:“妈妈,别人都去旅游了,我们的寒假天天去托班,难道我们的寒假就这样过吗?”六岁的小宝噘着小嘴,委屈的小脸蛋上,眼泪流到了嘴角。
这已不是小宝第一次这样问我了:“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有寒假?”
自父母回湖南老家后,四年来每到寒暑假,姐妹俩就会被送到托管班,踩着我上下班的节奏早出晚归。托管班80平方米的空间,装满了她们寒暑假里的童年。
我心愧疚,却也无可奈何。放下工作,我拿什么养活你们?快节奏的深圳,谁又不是在用尽全力地寻一袋口粮下锅。
“大宝,快点起床,再迟到我又得扣工资了。”孩子爸爸急促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他一脸焦急地走进房间。近几年,丈夫比以前更焦虑了些。家婆自中风后身体一直不好瘫痪在床,幸好有哥嫂照顾。丈夫曾说每与家婆视频一次,就感觉到是看她最后一眼。每每听到这话,我都后背发冷。人到中年的我们,活得这样弱不禁风,活得这样提心吊胆。
“催、催、催,一天到晚只知道催。”“快点、快点,天天只知道说快点,就不知道说点别的吗?”大宝猛地掀开被子,乱蓬蓬的头发下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牙齿咬着嘴唇。
我和丈夫被孩子突如其来的脾气惊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该如何安抚孩子。20来平方米的租房里,空气瞬间凝固。
八岁的大宝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态度问题,转而利落地穿好衣服,气鼓鼓地洗漱去了。
是呀!每天都是快点快点,两孩子像机械似的不停运转着。她们在求知若渴的年纪,渴望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吸收新养分。而做父母的我们,每天忙于求生存,忘了进取。从离开学校后,我们有多久没读过一本书,又有多久没有真正有意义地陪伴过孩子?我们只知道要求孩子学习,却从没想过提升自己,又怎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长需求。
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而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冷静下来后,我对求知的渴望,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瞬间点燃了我的灵魂。
春暖花开,一个忙碌的午后,我在街道企业基层工会群里看到一条关于学习的资讯。正是这条资讯,让我认识了生命中的伯乐——三诺公司的李晓红。她为我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带我参加了多项活动,推荐我成为“宝安区阅读推广人”,并介绍我加入“点燃学习燕罗街道四期班”。后来我才知道,李晓红她在燕罗三诺公司深耕20年有余,她不仅本职工作做得出色,更是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和成长。她的优秀让我深感敬佩,也成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李晓红老师的优秀成为我鞭策自己的动力,我也将这份动力传递给孩子,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点燃学习燕罗四期班”这一年里,我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我从白士强班长的身上,看到了一份坚守。他借助党建的力量,在社区广场搭建了一个小舞台,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尽情歌舞;我从黄志妙律师的身上,看到了正义永不缺席,也看到了她对书籍的热爱;我从欧燕、罗维敬、代克金等企业家们的身上,看到了深圳的朝气、奋斗精神!
也是这一年,我带着两个孩子跟随班级参加了许多活动。
七月,我们参观了宝安区燕罗街道素白陈公祠,纪念馆里的老物件,带我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历史记忆。
八月,阳光正好。我带孩子跟随班级参观了斩获多项“全球之最”的深中通道、伟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中山美术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革命思想,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九月,开学之际,我们参观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大学的魅力。孙中山先生手写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个字,我用电脑打印出来并贴在了书房,时刻提醒自己、提醒孩子!
十月金秋,我们参观了创维智慧展厅,了解到电视机的起源与发展。“创维情、中国心”黄宏生院长的家国情怀、教育梦想,让我肃然起敬。
十一月的鹏城读书月。我们有幸聆听了李晓红老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讲解,让我深刻感受到任重道远,同时也感受到国富民强的希望与力量。
这一年,同学们每天都在分享读书心得,我也从以前的少读书,变成了爱读书的人。读书让我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学会了冷静思考;读书让我在家庭琐碎中,看到了生活里的小确幸;读书使我在职场中,更加从容处事。
我希望,我的未来,身上除了香皂味,还有书生气。
【作者简介】曾青艳,湖南洞口人。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会计师。在《大鹏湾》《大鹏文学》《宝安日报》《杨美文化》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荣获“深圳文学杯——田青打工文学奖”第六届散文奖、第九届一等奖。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