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等配套业务规则,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标志着科创板“1+6”政策的全面落地。此次改革旨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推动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剑指“硬科技”: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科创板“1+6”政策中,设立“科创成长层”是核心举措之一。根据配套业务规则,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业内人士分析,这一举措为那些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IPO预先审阅机制:提升上市效率与信息安全
《预先审阅指引》明确了IPO预先审阅机制的适用情形,即“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者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上市计划可能对其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确有必要的”,可以申请预先审阅。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机制有助于企业在上市前减少信息暴露,保障核心技术与商业机密的安全,同时加快审核流程,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据Wind数据,科创板自2019年7月开板至今,截至7月14日,已上市公司589家,总市值为7.73万亿元。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此次“1+6”政策配套业务规则修订,被视为深化注册制改革、回归“硬科技”定位的关键一步。
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即可。投资者投资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之前需要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