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沙河·尚”护河U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在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共同举办“湾区少年 科技护航生态远行”系列活动之“美丽南山 我是行动者”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湿地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暑假期间为32名青少年提供一场深入探索自然的研学体验。
活动伊始,带队老师艾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丰富自然资源。华侨城湿地不仅是集生态观光与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湿地,更是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和栖息地。
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红树、榕树、水观音、海芋、血桐等植物的生长特性与生态功能。他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指出植物之间存在着诸多关联性,并引导青少年独立思考,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果实等特征,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存方式。
在观鸟区,指导老师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各种鸟类的独特生活习性和物种特征。例如,苍鹭在捕食时显得极为耐心,被誉为“千年老等”,一旦有鱼儿进入其捕食范围,便迅猛出击,精准捕获猎物;相比之下,大白鹭具有黄嘴、白身和黑爪的特征,体型较为庞大,而小白鹭则具备黑嘴、白身和黄爪,体型相对较小。
湿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鸟类、植物及小型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生态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李同学表示:“今天来到湿地公园,才发现这里竟有如此多未曾见过的动植物。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我对动植物的兴趣再次被点燃。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让万物回归自然的怀抱。”
此次湿地公园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自然视野,更引导他们走进自然,转变了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与生活理念。在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愿万物和谐共生,美好永续。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