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物店老板娘到邻里“贴心人”,民乐社区楼栋长杜丕瑜融入社区善治,成为基层治理先锋“栋”力

宝安湾
07-10 08:12
摘要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文 蔡维泽/图 

今年6月,民治街道民乐社区楼栋长杜丕瑜踏上了前往江西赣州的旅程。这位在民乐村扎根10余年、热衷社区事务的“老居民”,此次作为深圳市社区楼栋长代表,带着民乐社区楼栋长服务管理模式的“治理秘籍”,与赣州同行展开深度交流。“真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把咱们社区的好经验‘带出去’。”杜丕瑜感慨道。


杜丕瑜与其他楼栋长一起分餐。

见证家园变化融入发展 从“我参与”到“我想做”


民乐社区地处龙华区“南大门”,交通便利,是许多来深建设者落脚的第一站。辖区的民乐村居住人口3万余人,租客占比超95%,人口密度达8万人/平方公里,是深圳典型的人口高密度、高流动性城中村。


杜丕瑜是“欣欣宠物店”的老板娘,2001年,她选择在民乐村创业,开了这家宠物店,至今没换过位置。“记得刚来时,很多村道都不平,到处有垃圾,那个环境呀,真是脏乱差。”这些年,杜丕瑜亲眼见证了民乐的蝶变。


经过城中村综合治理,民乐村的硬件配套有了明显改善,而“双楼栋长”服务管理模式,则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2023年3月,民乐社区立足实际,聚焦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启动了先锋“栋”力项目。经过一年探索实践,2024年进一步深化推出先锋“栋”力双楼栋长服务管理模式,成功招募445名“专职+兼职”双楼栋长,杜丕瑜正是在这时成为了专职楼栋长。


在此之前,她已是社区里活跃的志愿者,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只要店里不忙,她就会穿上“红马甲”出门,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因为见证了这个村的点滴变化,社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和谐,所以自己也想多为这个家做点事。”从“红马甲”到“楼栋长”,杜丕瑜分享了身份转变带来的感受——从“我参与”到“我想做”。她认为,楼栋长的工作更强调责任感和主动性:前者相对来说是“被动”参与社区活动,而后者则需要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楼栋居民,确保社区治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杜丕瑜在社区亲邻之家带着小朋友读绘本。

“双楼栋长”模式落地 织密社区治理网

目前,民乐社区已搭建起“一架构、一平台、六机制、N点位”的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其中,“一架构”指先锋“栋”力双楼栋长理事会统筹全局;“一平台”为数字化工作管理平台,集成人口信息采集、隐患上报等功能;“六机制”涵盖招募培育、分片负责、事件处置、协商议事、轮值轮班、评优评星等6大服务管理机制及配套清单;“N点位”则是在社区各处设立的居民服务联络点,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高效、精准、精细的服务与管理。


作为民乐村其中6栋楼的楼栋长,每栋楼一楼大门处都贴着杜丕瑜的照片和电话,她还牵头成立了楼栋联络微信群。每周,她都会跟着网格员走访一次住户,熟悉情况的同时,检查楼道安全隐患。“社区为楼栋长安排了系列课程,从日常沟通到消防安全,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杜丕瑜说,网格员精力有限,难以对所有楼栋进行全方位检查,也无法深入服务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群体,而楼栋长恰好能填补这些空白。


楼栋长的工作琐碎却关键:从租房咨询到邻里纠纷,都需要及时响应并提供帮助。“大家有事能先想到我,问问我意见,而不是直接爆发冲突。”杜丕瑜的手机24小时待命,让所在楼栋的住户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找到“贴心人”。她曾遇到居民因垃圾堆放问题拒不配合的情况,最终通过“多跑几次、顺手帮忙”的耐心服务赢得理解:“我们的目的是让楼道更整洁,居民最终也都配合了。”


杜丕瑜说,“网格员+双楼栋长”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服务居民入格、上楼、进门,能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打通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尽力做到“微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净齐美”,从治理“顽疾”到治理“样板”,民乐村的蜕变离不开像杜丕瑜这样的楼栋长们的付出。而杜丕瑜带着社区治理经验走出深圳的旅程,也让这份基层治理的“民乐智慧”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为更多地方的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