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23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 CICF)在前海举办。本届年会收到由3056位作者提交的有效论文投稿共计1758篇,最终录用论文236篇,设置60个学术分会场,安排共计472场学术论文宣讲和点评。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经济学界翘楚齐聚鹏城,共襄盛举,年会最终录得注册参会人数1345位,再创纯线下年份参会人数新高,充分彰显了年会在金融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本届年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长江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南方科技金融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CICF始于2002,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办。经过多年耕耘,CICF在全球金融学术界的影响力日渐提升,现已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学术会议。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为本届年会主旨演讲嘉宾。在题目为《基于短期债务实施最优财政政策》的演讲中,萨金特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他与香港科技大学蒋为教授及长江商学院王能教授关于最优财政政策的最新合作研究。
Debortoli, Nunes, Yared (2021,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一文发现了当初始政府债务过高时,Lucas和Stokey (1983) 提出的最优财政计划无法得到实施的问题。
萨金特教授及其合作者解决该问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修改了Lucas和Stokey (1983)的时序协议(timing protocol),即剥夺了下一期后续拉姆齐规划者重置当期税率的权力,但保留其设定下一期及未来税率的权力。该研究为可持续财政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高企的今天,其对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尤为重要。
年会议程为期三天(6月29日至7月2日),共设60个学术分会场,安排了472场学术宣讲及点评,主题涵盖金融学科的诸多前沿领域,其中包括AI驱动的资本市场、ESG议题、大数据与大模型、资产管理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博辉表示,香港中大(深圳)致力于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鼓励学者挑战传统理论,倡导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枢纽,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了独特的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是前海高端智库集聚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将充分依托深圳和前海在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上的优势,促进产学研创新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转型。
(图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