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张瑜/文 陈建华/图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美好时光,但各类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为让学生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假期,我们从出行、居家、活动、网络等多个维度,结合具体场景和细节,进行安全提醒。龙华娃娃和家长们,快收好这份暑期“安全宝典”。
青少年在观湖街道鹭湖社区室内游泳池游泳。
交通安全
注意细节,规避出行风险
过马路时务必走斑马线、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尤其要注意路边停靠车辆的“视线盲区”,避免从车头、车尾突然穿出。在小区、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行走时,不追逐打闹,不看手机,防止碰撞或摔倒。
乘坐私家车时,12岁以下儿童需使用与其年龄、体重相符的儿童安全座椅,且不得乘坐副驾驶;未满16周岁严禁骑行电动自行车,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时,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不逆行、不闯红灯,不双手离车把。乘坐公交车时,待车辆停稳后再上下车,不在车门附近打闹,下车后注意观察后方来车。
在景区、游乐场等拥挤场所,要紧跟家长,不擅自脱离队伍;乘坐游船、缆车等游乐设施时,务必遵守工作人员指引,系好安全绳或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防溺水安全
严守规则,远离危险水域
牢记“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若发现同伴溺水,切勿盲目下水,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投掷救生圈、长竹竿、泡沫板等漂浮物。如果自己不慎落水,要保持冷静,尽量放松身体,让头部露出水面,用手脚划水等待救援。
如需游泳,需在家长陪同下到正规游泳馆,且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身体不适(如感冒、疲劳)时,不强行下水。
居家安全
排查隐患,守护生活细节
不私自拆卸、改装电器,插拔插头时手握插头而非电线,湿手不触碰电源开关和电器。使用空调、风扇等电器时,注意定时关闭,避免长时间运行导致过热;离家前务必检查并关闭电源总开关。
不玩火,不随意摆弄打火机、火柴,不在阳台、楼道堆放易燃物品。使用燃气时,要打开窗户保持通风,用完后及时关闭阀门;若闻到燃气异味,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不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包括电灯、排风扇),不使用明火,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联系家长或燃气公司。
不攀爬阳台、窗户护栏,不向楼下抛扔物品;将剪刀、菜刀、药品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若遇可疑人员,可通过猫眼观察并及时联系家长或报警。
活动安全
科学规划,防范意外发生
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在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携带遮阳帽、防晒霜,多喝水防止中暑;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参加夏令营、研学等集体活动时,要遵守团队纪律,不擅自离队,听从老师或带队人员安排。
不购买“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随意食用野外采摘的果实、蘑菇。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不吃隔夜剩菜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避免食物中毒。
玩滑板、轮滑等运动时,佩戴好护具(头盔、护膝、护肘),不在马路、人行道等危险区域进行;燃放烟花爆竹需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在室内或人群密集处燃放。
网络安全
擦亮双眼,守护信息安全
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非官方软件,谨防电脑病毒或恶意程序。
不向陌生人透露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不轻易与网友见面,若确需见面,必须有家长陪同并选择公共场所。
警惕网络诈骗,如“中奖通知”“游戏充值优惠”“冒充老师收费”等,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报警求助。
心理健康
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状态
合理安排假期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避免昼夜颠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与家人、朋友发生矛盾时,学会冷静沟通,不冲动行事;若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做运动、与家长倾诉等方式缓解。
与同学、朋友交往时,要友善相处,不参与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活动,远离毒品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