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前海推进会在前海举行,会上揭牌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中联办深圳联络部副主任伍俊斌,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出席并共同为中心揭牌。
该中心启用后,将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特色布局、多元参与”原则,着力破解技术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加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率先应用、推广、迭代,打造“湾区协同-全国辐射-全球链接”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气象一新、面貌一新、效益一新。
前海依托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融合、金融赋能等叠加优势,率先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并提出“1-6-8”建设思路,包括“1”个综合中心,即打造集展示、交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场景创新平台。“6”大功能定位,即开展场景创新全领域开放、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打造全域开放的湾区枢纽、示范引领的试验平台等。“8”个重点领域,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型消费、家政养老、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八大领域,挖掘和设计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中心还将强化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汇”双向总部基地、深圳·前海e站通等平台载体联动,探索“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接下来,中心“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将逐步建立完善全流程、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体系,探索“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要素支撑-生态协同”的应用场景创新路径,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征集技术产品不少于100项,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大湾区、在深圳率先应用推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前海方案”。
【特报新闻+】
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前海方案”
会下棋的AI机器人、同步动作捕捉的格斗机器人、具备自主识别定位的钢筋绑扎机器人、手掌上就能起降的飞行相机......活动现场,来自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纷纷带来产品展示,对前海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工作表示支持和认可。
“希望通过创新中心展示我们的无人机飞行器产品与前沿技术,进一步覆盖大湾区市场,并通过前海‘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去年底落户深圳的蒙泰空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泽众说,前海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均有布局,立足前海能够更便捷链接上下游供应链,目前他们正在前海装修新的办公场所,近期即将开业运营。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是一个能为深港企业提供“供需桥梁”的开放平台,愿意发挥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智能算力、算法模型、数据应用”维度的专业化优势,在大湾区打造更多AI终端应用示范。
此外,会上,深圳市政务服务和管理数据局和前海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前海)。同时还发布了深圳市应用场景“能力清单”、“需求清单”和首批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首批应用场景供需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标志着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生态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我们在前海设立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前海),与前海成立的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理念高度一致。可与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坂田)互为补充,坂田重点在技术落地等前期阶段,前海重点在场景试用、铺排、推广、应用等。”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张军介绍。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