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深圳聚焦“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积极组织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涌现出腾讯“为村”、“耕耘者振兴计划”、平安“三村”工程等一大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帮扶协作的典型项目,为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公布2024年“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及20+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结果,丰农控股“智慧农业九步法”、深业南澳四季田园农旅融合项目、腾讯喀什智能温室改造项目、喜茶“订单农业”等入选,涉及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振兴、乡村建设、消费帮扶、社会公益等多个类别。
在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正式启动之际,深圳特区报选取“赋能”“科技”“提质”“融合”“同心”等关键词,对2024年“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进行报道,集锦展现深圳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人才、贸易、开放等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今日推出第六篇,聚焦“同心”这一关键词,通过医疗援藏、公益援疆、科技助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让“同心”成为深圳与对口支援地区携手发展的核心纽带——同心聚力、同心创新、同心共富,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雪域高原和戈壁绿洲生根发芽。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更搭建起情感交融的桥梁,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的深圳温度与力度。
医疗援藏:“重塑未来”肢体重建行动让希望重生
在西藏察隅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场充满温情的义诊活动正在进行。深圳市重塑未来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潘奇博士团队,为当地残障人士带来专业的肢体重建医疗服务。活动现场,93名残障人士有序排队等候,专家团队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进行检查评估。
这是深圳市重塑未来公益基金会“情系西藏 重塑未来”项目的具体行动之一。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公益组织提供资金、三甲医院输出技术、政府统筹资源”的同心协作机制,为察隅残疾人提供精准医疗救助、技术支持和人文关怀。
据介绍,“重塑未来”肢体重建项目2024年共投入95万元,累计为1600多人提供免费义诊和康复指导,其中83人获得资助完成手术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不仅注重“输血”,更重视“造血”,林芝市藏医院选派骨科医生在深圳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如今已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能力跃升。
不少受益的残疾人士表示,通过该活动,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项目带来的改变不仅来自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源于项目创新性地将西医手术与藏医康复相结合,形成了特色诊疗模式。在设备支持方面,项目捐赠了3D打印设备用于制作个性化辅具,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路径。
公益援疆:“深喀同心”搭建平台凝聚社会力量
在“深喀公益”微信小程序上,爱心人士可以随时浏览10个公益援建领域的19个项目,指尖轻点就能完成捐赠;三届“深喀同心·善行致远”公益大会现场累计筹集善款3790余万元,统一归集社会援疆捐赠款项,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将每一份爱心都用在喀什群众切实所需。
“深喀同心·善行致远”公益计划由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以公益平台凝聚社会力量,充分体现了“同心”协作的力量。据统计,该计划自2023年实施以来,汇聚深圳100余家爱心企业和机构成为公益合作伙伴,开展了包括“幸福乡村”建设行动、“守护童心”关爱行动等多个专项行动,推动各类社会捐赠1700余万元,直接实施和支持协助落地20余个公益项目,当地受益群众超50万人次。
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项目的一大亮点。“深喀公益”微信小程序不仅实现了募捐、项目跟踪等功能,更通过“微心愿”板块架起了深喀两地的爱心桥梁。
拓展“公益+”的创新模式。在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引入访喀考察团,促进企业因“善”结缘落地招商项目,实现了“以公益促产业,以产业固公益”的良性循环。以公益平台凝聚社会力量,进而带动广大企业与个人到新疆喀什旅游观光和投资兴业,有效助推深喀两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和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科技助农:腾讯智能温室带动南疆农业升级
走进喀什市现代农业产业园,45座改造一新的智能化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正在大棚里忙碌的种植户麦尔旦·米吉提说道:“有这些高科技在大棚里帮助我们,现在轻松多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我也想继续学习新知识,之前我种的水果黄瓜,三个月就挣了两万多元,跟在外面打工相比好了很多。”
腾讯SSV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实施的“喀什设施农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是深喀科技合作的典范。2024年,项目投入1750万元,完成了45座日光温室的智能化改造,并示范建设了两座V2.0版本的柔性智能温室。数据显示,改造后的温室番茄产量达到4吨/温,预计辣椒单产将超过8吨,农户年收入可超过5万元。
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试点示范+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深圳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当地成立深喀融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喀什大学现代农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合作社已吸纳50名成员,其中包括24名喀什地区农职院学生。
“种植户积极性很高,我们将努力为喀什培养一支现代设施农业的职业农民队伍,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高级项目经理程泽南说。
项目还依托喀什绿洲农业科创中心,示范引进了耐盐碱作物和设施农业新品种100余个,示范转化5项戈壁设施农业新技术,为南疆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
人人公益:“微心愿”汇聚城市大爱
“大姐,您的洗衣机到了,快来看看。”前不久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工作人员站在新疆塔县提孜那甫乡兰干村村民艾亚斯·努尔家门口高兴地说。67岁的艾亚斯有两个身患残疾的孩子需要照顾,生活条件拮据的她一直渴望有一台洗衣机来减轻家务负担。今年5月,艾亚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传递圳能量,点亮微心愿”公益行动小程序上许下“微心愿”,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实现了。
“传递圳能量,点亮微心愿”公益行动倡导“人人公益”理念,以“深喀益处桥”公益慈善平台,常态化发布深圳对口援疆地区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发动深圳爱心企业、热心市民、公益机构等积极认领,搭建起深圳爱心人士援助喀什群众的云端桥梁,提升深圳对口支援的精准度、便捷性。项目运营数据显示,已实现631个微心愿,链接各类物资、资金等57.9万元,还帮助5名先天性疾病儿童赴深圳治疗,10名困难儿童获得长期的助学帮扶。
据介绍,微心愿主体包括低保家庭、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每个心愿物品价值不超过500元。为确保项目实效,社工团队会通过电话问询、入户调查等方式核实需求,并对实现情况进行跟踪回访。项目还创新性地结合喀什旅游资源,在景区开展外展活动,吸引游客参与爱心认领。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