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深圳聚焦“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积极组织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涌现出腾讯“为村”、“耕耘者振兴计划”、平安“三村”工程等一大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帮扶协作的典型项目,为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公布2024年“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及20+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结果,丰农控股“智慧农业九步法”、深业南澳四季田园农旅融合项目、腾讯喀什智能温室改造项目、喜茶“订单农业”等入选,涉及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振兴、乡村建设、消费帮扶、社会公益等多个类别。
在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正式启动之际,深圳特区报选取“赋能”“科技”“提质”“融合”“共益”等关键词,对2024年“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进行报道,集锦展现深圳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人才、贸易、开放等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今日推出的第五篇,聚焦“共益”这一关键词,从“教育帮扶+健康帮扶”、AI赋能养老事业、多重帮扶体系创新、医疗健康公益等具体实践,展现深圳企业及机构以公益模式创新为抓手,积极发力教育普惠、健康守护等场景,精准帮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力量。
龙华区社会组织总会:
“教育帮扶+健康帮扶”,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走进广西河池的罗城、东兰、凤山三县,校园中不时传来琅琅书声与欢笑声,交织成动人的乐章。在这里,教育与健康事业不断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背后则离不开教育专项帮扶工程注入的强劲动能。
由龙华区民政局指导、龙华区社会组织总会精心制定的“3410”教育专项帮扶工程自在这三县落地以来,已结出累累硕果。“党建凝聚社团芯 兴教育人促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以资助“成才金”、搭建“育苗圃”、设计“健康包”、实现“微心愿”四大路径为脉络,编织起覆盖小学至大学千名学子的关爱网络。
在凤山,龙凤助学基地宛如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琢玉”行动中,30家优秀社会组织化身“琢玉人”,或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或走进教室,用生动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守望”行动下,困境家庭学生不再孤单,帮扶者与他们手拉手、心连心,像亲人般倾听烦恼、解决难题;“联姻”行动中,社会组织为学校带来了崭新的课桌椅、丰富的图书,搭建起一座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据统计,目前在凤山地区学校,已有102个社会组织、164位个人参与到助学帮扶中去,累计达124.18万元的捐赠物资与助学金,化作滋养幼苗的甘霖,让乡村学子的求学之路越走越宽。
罗城的校园里,守护“心灵之窗”的行动同样温暖人心。粤桂对口帮扶“一十百千万”明眸工程聚焦学生视力健康,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兼爱中学内,“罗城之光”视力综合防控指导基地正式揭牌,捐赠的全息3D视觉训练仪、智能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等专业设备,让这里变身成守护孩子们视力的 “科技堡垒”。
此外,“龙心向善”“走村入校”等一系列服务项目,都大大提升了当地的乡村教育和眼健康公共化水平。龙华区社会组织通过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在教育与健康的田野上播撒希望,收获成长,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也彰显出社会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数影科技:
办好民生“食”事,AI赋能养老助餐结硕果
“开饭了!”临近午饭点,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高岭村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伴随着“叮”“叮”“叮”的烹饪结束声,位于村中心的万得厨老年助餐食堂人声鼎沸。前来用餐的老人们大赞:“既方便好吃,又安全卫生,我们放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老年助餐也进入了“AI+”的阶段。上述老年助餐食堂,由来自深圳的数影科技打造。通过AI赋能,这个厨房智能体已成功打造“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速冻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助餐模式,目前在广东省内建起万得厨爱心食堂29个,并推广覆盖至广西、江苏、四川、湖北、北京等9个省(自治区)下辖25市,共建成食堂260个,覆盖村/社区200余个,服务老人5万余人。
“区别于传统的助餐模式,这一方案是AI大模型在老年助餐领域的创新应用。”数影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通过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食品及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结合,有效实现从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到菜品制作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只需简单几步操作即可享受到营养丰富、口味多样的餐食。“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还通过精准控制食材用量和营养元素配比,保障了老年人的饮食健康。”
此外,该公司还创新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形成“助餐+”综合服务生态。依托社区食堂等场所搭建智慧化助餐平台,集成数字化功能并延伸开展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通过空间复合利用将餐桌拓展为议事桌、问诊桌,同步开展社区治理活动和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针对特殊群体构建“网格员+志愿者”送餐梯队,结合智能点餐系统实现精准配送与居家安全巡护,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I赋能下的老年助餐方案,为养老助餐带来了新思路,探索了养老普惠的新模式,不仅仅是解决老人“一餐热饭”的问题,也是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恒冠公司:
“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从“旧村陋巷”到“和美家园”,位于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的南昌村,近年来可谓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这里,不仅村道等基础设施有了大幅升级,文化与景观活化大大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党群服务中心、公共篮球场等一系列社区服务载体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生活,促进了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
这样的变化,背后有着强劲的助力,深圳市恒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冠公司”)以其联合发起成立的“恒爱基金”为平台,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持续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广东河源、广西凤山、贵州凯里等对口帮扶地区进行长期援助,构建了"农村新貌+医疗提质+教育筑基+消费赋能"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普惠之力。
柏埔镇当地的卫生院始建于1960年,多年来受限于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问题,长期面临发展困境。自2018年至2024年,恒冠公司累计捐赠约600万元,为卫生院重建注入关键力量。今年初,新院正式投入运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还将科室数量扩展至24个,新增骨密度检测室等前沿科室,并配置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全方位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教育层面,该公司自2012年起便持续深耕乡村教育领域,累计向河源市紫金县的学校捐赠490万元,通过资助教学楼重建、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乡村教育提质发展注入活力,惠及数千名学生。
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持。该公司创新“以销促产”帮扶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帮扶体系,为乡村农产品搭建展销平台,疏通销售渠道。在后浪新天地,恒冠公司精心规划乡村振兴·农副产品展销街,举办“河源市农副产品展销”“寻乌农特产品展销会”“寻乡味嘉年华”等12场活动,助力当地大米、茶叶、五指毛桃、米线等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去年全年,展销活动实现现场销售额580万元,为乡村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信立泰:
精准医疗援助,提高生命质量
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上,深圳民企正加速赋能,展现担当。近年来,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立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医疗健康公益、教育人才振兴、抗震救灾解危等慈善事业,并联合深圳市慈善会等多家机构开展综合性公益活动,通过定期义诊捐药等方式缓解患者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聚焦欠发达地区及其他医疗资源匮乏区域,信立泰于2024年开展“6·30”活动医疗公益项目,依托专业医疗团队,深入偏远地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免费诊疗服务,并根据当地疾病谱和实际需求精准捐赠急需药品,确保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准触达;在“恩享多彩生活-恩那罗®肾性贫血患者公益捐赠项目”上,该公司通过医疗机构和慈善组织,向符合条件的肾性贫血患者提供恩那罗®药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在“信起点-心脑血管患者药品援助慈善项目”上,该公司通过合作医院和慈善机构,向患者免费提供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以帮助他们获得及时治疗,降低疾病复发率。
据了解,2024年信立泰捐赠总额达7147万元。其中在教育助学和乡村振兴领域捐赠超5066万元,支持近10所大学及中小学校,资助师生超6万人;在医疗健康领域资助药品超2081万元,惠及全国10余个省份超过10万人。自2005年起,该公司累计投入公益资金已超过7.5亿元。
“特别是面向深圳市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的地区,包括广西隆安县、新疆喀什、四川旺苍县、河源市和平县、潮州市饶平市等,我司通过精准医疗援助,切实改善当地医疗条件,缓解患者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信立泰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忘初心,支持中国健康、教育和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郑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