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表示,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赋予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全新使命。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炮”打响地和深圳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南山区将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产业,全力推动“六新行动”等民生改革举措,以更高标准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走深走实。
扛起政治责任,推动制度创新走深走实
深圳特区报:南山因改革而生,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如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改革试点中展现更大作为?
黄湘岳:南山这片热土饱含改革基因,始终在先行先试中探路开路。我们不是“要我改革”,而是“我要改革”。无论是冲刺“万亿城区”的目标任务,还是迈向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的战略愿景,我们都清楚一点:没有改革,走不到今天;不继续改革,走不到明天。
我们牢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战略使命,坚决服务国家大局,把“先行一步”的基因融入基层改革实践,主动探路造桥,聚焦“问题在哪里,改革就突破到哪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南山区建区35周年。前辈们用几十年时间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历史和改革开放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创造更大的奇迹。南山将从改革开放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勇立潮头、担当作为,耕耘好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努力续写更多动人的“春天的故事”,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推进一体改革,打造无界融合创新生态
深圳特区报:《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南山区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探索?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作为重点平台,其体制机制创新体现在哪里?
黄湘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好比一片茂盛的“创新荔枝林”:政策是阳光雨露,高校企业是林中乔木与灌木,政府是辛勤园丁,只有根系共生、养分循环、适地生长,才能实现“万荔成林”的生态繁茂。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制度生态——多样共生、竞争活跃、生命力旺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真正实现融合。
在体制机制上,我们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周期协同发展的闭环路径。设立“概念验证平台”,灵敏捕捉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科研好苗子”,通过“验证—中试—转化”三支基金进行精准“滴灌”,加速项目从科学发现到商业落地的进程,目前已面向全球征集、储备和跟进300余个前沿项目。
为了促进“根系共生”,我们提出“无界之城”的理念,推动校城融合、“三区融合”(科技园区、大学校区、居民社区),打破行政、空间、身份壁垒。比如,打造X9高校院所联盟,实现课程互选、师资互聘,让“大学城没有围墙”。此外,我们在每月第一个周四举办“X-Day”西丽湖路演社活动——这是一场集聚全国项目、投资机构、高校、银行等多方资源的“科技相亲会”,政府将政策、服务、基金等工具“打包上桌”,现场实现“政策找人、服务到点”,极大提升了产学研的对接与转化效率。
在“养分循环”方面,南山坚持“一校一策”深化区校合作,支持鹏城实验室发起10亿元“鹏城愿景基金”,推动大科学装置攻关平台建设;联合深职大、深圳科创学院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助力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对接;支持零一学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新机制,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摇篮”;支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设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南山基地等,这些都是“因苗施策”的创新实践。
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构筑产业新优势
深圳特区报:南山区在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布局和举措?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
黄湘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是我们南山这片“科技热土”上生长最茂盛的两株“荔枝树”,它们根系交织、枝叶繁茂,共同撑起南山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在南山的北部片区,我们打造了绵延十公里的“机器人谷”创新走廊,集聚了一批被誉为机器人产业“八大金刚”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与全区上千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共同构筑了融合发展的创新矩阵,覆盖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决策控制等领域,汇聚了鹏城实验室、英特尔大湾区创新中心、商汤科技等顶尖研究机构与龙头企业。
技术之树要茁壮成长,必须有制度之土。今年3月,南山推出了《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形成了以“揭榜挂帅”为抓手、以“千亿计划”为支撑、以“六个一”行动方案为生态补丁的全流程闭环机制。比如,“揭榜挂帅”面向机器人、AI关键技术难题发榜征集,不问资历、只看本领;“千亿计划”即联合多家银行设立专项资金池,配合“信易贷”平台,实现从信用白名单到精准放款的全链条金融支撑,已惠及众多初创企业,确保优质创新项目有土壤、有资金、有市场。
我们建设了大湾区首个垂直聚焦大模型赛道的AI生态社区“模力营”。目前,“模力营”已推出超5万平方米高质量、免费创新研发空间,实行“两年免租、拎包入驻、一企一房”,累计吸引24家优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落地孵化。
此外,我们正在探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场景开放、招商机制、园区供给、金融对接等六大方向,充分体现了《意见》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制度探索要求。
紧扣民生关切,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深圳特区报:南山区在基层治理与民生改革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做法,尤其是“六新行动”“扎根行动”等举措,以及“信用就医”等创新制度是如何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的?
黄湘岳:荔枝树要扎根土壤才能结出甜美果实,改革也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需求。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推出了“六新行动”(“百校焕新”“社康新韵”“文体新境”“绿美新城”“宜居新品”“党群新貌”),让改革覆盖民生方方面面。这些举措看似是民生“小切口”,办的却都是群众身边的大事情,每一项都回应了老百姓真正关切的问题。
当然,光有项目还不够,还得有方法。我们推行“扎根行动”工作法——干部沉到一线,实地倾听群众意见,盯着问题改,对着需求干。通过扎根基层摸实情、解难题,把一件件“小事”串联起来,汇成民生改善的“大变化”。比如根据调研了解到的市民看病缴费排队久的问题,南山推出“信用就医”服务:让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全国首创“银行垫付、国企担保”模式,患者看完病回家再统一结算,不用反复排队缴费,贴心的小改革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
我们坚信,以小切口能撬动大变革。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成功的探索上升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