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少年说·教苑 | 以青春之我,铸民族之魂

宝安湾
06-13 08:13
摘要

中科附高 田晶 文/图

深夜仰望星空,先辈们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苍穹;回望民族征程,抗战烽火里,无数身影以热血诠释爱国担当。当老舍笔下鼓书艺人在苦难中坚守,艾青以嘶哑喉咙为土地歌唱,穆旦高呼“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些跨越时空的声音,似时代号角,召唤当代青年传承民族魂,以青春赴家国 。

于历史回响,悟爱国之魂

八十年前,抗战硝烟弥漫山河。老舍笔下鼓书艺人,流亡中满心疮痍,却仍想为孩子们唱一段,那欲言又止的“想唱”,是个体在民族苦难中的温情坚守,更是文化血脉的倔强传承。他们平凡,却以微小坚持,诉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朴素情怀。

艾青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将整个生命融入对土地的挚爱,哪怕满是苦难,也要为祖国发出最执着呐喊,这是穿透苦难的信仰,是对祖国深沉的眷恋。

穆旦见证民族觉醒,“带血的手”与“民族起来”的呐喊,彰显集体抗争的磅礴力量,让我们看到,个体与民族命运交融,能爆发出改天换地的勇气。这些历史回响,让我们懂得:爱国,是危难时的坚守,是苦难中的奔赴,是觉醒后的担当。

以青春姿态,承爱国之责

人的一生相对于整个宇宙的历史的确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此生,不同的人有过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提出要及时行乐才不枉一生,有些人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创造出一番不凡事业来。他们中有“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更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还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无数这样的优秀人物,他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尽自己的力,发自己的光和热,为别人、为后人、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人的一生相对于历史都是渺小和有限的,然而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可以无限流传下去的。

因爱国情怀,照见未来征途

民族复兴征程,仍有诸多挑战。面对科技“卡脖子”难题,我们需如先辈钻研“两弹一星”般执着,让创新奋进之光闪耀时代;面对文化传承与传播,要像鼓书艺人般守护传统,让民族之根“活”在当下;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更要传承抗战中“民族起来”之底气,以开放包容之姿,展现中国青年担当。

当代青年,生长在和平年代,却从未远离家国使命。航天领域,年轻工程师们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让“中国星”闪耀太空;乡村振兴一线,“90后”“00后”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青春汗水浇灌希望果实;国际赛场,运动健儿拼搏奋进,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在有限人生发光发热,以青春之姿,在各自领域奔赴星海,就是对爱国最好的诠释。

作为当代青年只要尽自己所能拼搏一番,就不枉这一生。一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历史也许不会记住我、你、他,但历史会记住奋斗的每一个人。

今天的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当以青春为笔,以爱国为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家国故事。让民族魂,在青春传承中熠熠生辉;让爱国情,在逐梦征程中澎湃激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