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长 ,共育花开!裕安学校“新父母学堂”开讲啦

读创教育 张郗郡
05-28 23:3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通讯员 何婉怡 肖欣泉 杨教  

为构建覆盖全成长周期的家校协同体系,5月8日至9日,裕安学校聚焦不同学段,开展期中“新父母学堂”系列活动。从一年级的 “幼小衔接・心灵对话” 到七年级的 “青春期・从对抗到对话” 主题讲座,活动分龄赋能家庭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制定了更清晰的家校共育坐标系。

第22期“新父母学堂”,裕安学校邀请了深圳市龙华区心理教研员、家庭教育和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段新焕老师为七年级家长主讲《从对抗到对话:青春期亲子冲突化解》专题讲座。

活动伊始,段老师以 “十二个亲子关系测试题” 破冰,引导家长直面 “自以为是的爱” 背后的沟通误区。她深入剖析初一至初二阶段亲子冲突 “倒U型攀升” 规律,揭示 “情绪脑未成熟”“心理地位从仰视到平视” 的生理心理机制,针对作业拖延、手机管理、交友隐私等高频矛盾,现场示范 “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并分享 “数字公约制定”“非学业价值挖掘” 等实操技巧,帮助家长从 “控制者” 转变为 “陪伴者”。

讲座结束后,七年级各班展开“成长合伙人”深度对话。班主任通过半学期以来学生成长的可视化数据(如校园活动参与率、学科成绩趋势)和鲜活案例(如社会实践中的学生蜕变),呈现半学期学生的成长及育人成果。

语文聚焦阅读与写作,分享提升文学素养的方法;数学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夯实基础、培养思维的建议;英语强调听说读写的均衡发展,传授高效记忆单词与提升语感的技巧……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专业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家长们提供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

5月8日,裕安学校第21期 “新父母学堂” 温暖开讲,广东省家庭教育名师涂南萍老师以 “心灵对话” 为主题为一年级家长授课。

涂老师援引苏霍姆林斯基“家校协同育人”理念,通过“共情式倾听”“肢体语言密码”等互动环节,引导家长理解低龄段孩子“情感需求优先于道理灌输”的心理特点。她特别强调:“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看见他们眼中的世界。”现场家长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深刻感悟了“先连接情感,再引导行为”的沟通智慧。

在班级交流环节,一年级组以 “幼小衔接三维度” 为框架展开分享:时间管理上,推行 “晨光时刻表”(晨读-午休-放学整队标准化流程);习惯养成中,发起“书包整理小达人”“作业登记挑战赛”等微项目;安全防护方面,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强化“防溺水六不一会”“交通安全三字歌”。

班主任特别指出:“5+2=0” 现象的本质是家校教育断层,建议家长用“周末成长盲盒”(如亲子共读、家务劳动)延续学校教育节奏,形成“生活即课堂”的协同育人场域。

二年级用孩子视角定制“最棒父母”奖状,通过亲子默契问答、角色互换体验,让教育从“要求”转向“看见”。

三年级学生利用透明水瓶,用粉色、紫色等温馨色系绘制母亲节主题图案,让每个水瓶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爱的艺术品”。

五年级教室黑板被分割成“成长烦恼区”“想对爸妈说”“我的小骄傲”等板块,学生们用彩粉笔匿名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家长入场时,纷纷驻足寻找字迹,不少人掏出手机拍照并说道:“这是第一次知道孩子有这么多没告诉我们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会现场,六(1)班家长代表手捧绣有“尽心尽力教有方,德教双馨胜春晖”的锦旗走上讲台,送给裕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白姗,并动情表示:“这面锦旗不仅是我们对学校六年级科任教师的谢意,更是全体家长对学校‘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做法的最美见证”。

学校表示,此次“新父母学堂”系列活动,旨在用专业教育智慧点亮家庭教育,让家校协同串联孩子成长。从一年级到青春期的交流,皆是教育认知升级与育人力量汇聚。

未来,学校将深耕 “全学段精准赋能” 模式,以更系统课程、贴心服务与家长构筑成长生态,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

(图片由学校提供)

(作者:张郗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