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一大将!中国神经介入领军人物缪中荣加入南医大深圳医院

读创深圳 袁静娴
05-28 16:1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通讯员 林奕旋

在中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缪中荣教授的名字几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划上等号。作为原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他不仅以“快、准、稳”的技术风格闻名,更以“患者获益最大化”的理念,推动了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卒中救治体系的革新,是多项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中国指南的制定者。

最近,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聘请缪中荣教授为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他将在该院出门诊、做手术、做研究……在医教研方面带领神经内科全面发展,记者了解到 ,5月30日,缪教授将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出诊,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在医院公众号上预约,不出深圳,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力挽狂澜,多次创造生命奇迹

缪中荣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尤其擅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取栓治疗。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推广“卒中绿色通道”模式,领先并完成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项目“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流程改进,在国际上率先发布了中国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现状及改进方案。

2019年,一位63岁的患者突发意识障碍被送往天坛医院,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完全闭塞,这是脑卒中最凶险的类型,死亡率高达90%。

当时患者已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常规治疗希望渺茫,缪中荣教授当机立断,采用新型抽吸导管技术,30分钟内成功开通血管。术后患者不仅苏醒了,更是通过后期康复,恢复了独立行走能力。

2022年,一名92岁老人因颈内动脉闭塞导致偏瘫,多家医院因高龄拒绝手术,缪中荣教授却选择挑战,采用“小口径导管抽吸”减少血管损伤,耗时28分钟打通血管,术后3天老人就下床行走,随访1年无复发,这一案例被央视《健康之路》报道。

这样的案例在缪中荣教授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深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30多年,他以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判断,挽救了无数濒临绝境的患者。

心怀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每当缪中荣教授出门诊,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求医,大家喜欢找他,是因为他不仅会看病,还很会共情。虽然是神经介入高手,但面对患者,缪中荣教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却是“不做手术行不行”。

权衡手术的利与弊,这是缪中荣教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面对每一位患者,他都会先问自己,这个手术不做行不行?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家里人,我还会不会给他做这个手术?这是缪中荣对自己,也是对科室医生的要求。

因此,缪中荣教授会“挑选患者”,治疗、手术都有选择和节制。除了那些必须择期手术的患者之外,他总是喜欢在门诊对那些愁眉苦脸的患者说:

“没什么事,按时吃药,持续观察。”

他坚持用通俗语言向家属解释手术风险,手绘血管示意图帮助理解,为经济困难患者设计最经济的治疗方案,深得患者信任。

科普达人,传播靠谱健康知识

临床手术是解患者之苦,医学科普也是悬壶济世,在神经介入行业,缪中荣教授被称为“熊猫医生”,另外一个被大家熟知的身份是大名鼎鼎的网红“猫大夫”。

从医多年,虽然依靠自己的技术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缪中荣教授深知,预防才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根本措施,科普是他找到的“好路子”。

此后,缪中荣教授在科普道路上一路前行:出版《漫画脑卒中》,创立“猫大夫”公众号,拥有粉丝50多万,从文字到实物,从线上到线下,创新各种传播方式,为大众提供靠谱、有用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猫大夫”曾经转载过许多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让专业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抵达更多受众。

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首任主任委员,缪中荣教授为取栓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投入了很多精力,他希望通过这些培训、巡讲活动为中国的“取栓事业”做出贡献。

(图片由医院提供)

(作者:袁静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