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5月25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光明区配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公益烙画艺术创作活动暨田林山韵·光明潮集-非遗农产双城互动市集在光明区圆满收官。
活动通过深圳光明区与广西田林县的双向奔赴,搭建起民族文化互鉴、城乡资源互通、区域协同共富的新平台,为期5天的展览、展销、体验与互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为区域文化协作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助力“百千万工程”发展。
作为光明区特色非遗项目,烙画艺术在此次活动中成为焦点。光明烙画基地展出了上百件精品力作,涵盖传统山水、花鸟、人物肖像及现代创意题材。期间还举办烙画主题讲座、“烙画工坊”创意打卡等活动,非遗传承人更是在现场演示“以火为墨”的独特技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体验。“以前听说过烙画,没想到现场感受这么不同。那些深浅不一的焦褐色线条,在灯光下呈现出独特的立体感,太美了!”参与烙画体验的张女士不禁称赞道。
“我们希望通过‘光明烙画’这一文化IP,搭建跨区域非遗保护和文化交流平台。”活动负责人介绍,光明区已连续10年成功举办公益烙画展,今年是第11届了,今年不仅展出烙画艺术作品,还特别设置广西田林县农特产品和文旅资源销售、展示活动,既拓展了非遗传承的广度,也在探索“文化+产业”的协作模式,是助力深化田林与光明区对口协作的生动实践。
活动期间,田林县少数民族表演团带来的扁担舞和丢沙包表演,以铿锵的节奏与欢快的互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小壮剧《耍夫妻》以诙谐的演绎展现壮族民间生活智慧;山歌《今晚月亮圆》悠扬婉转,唱出乡村振兴的喜悦……来自广西田林县的生态农产品展销区同样人气高涨。市集上汇聚田林县12家文旅企业、农特产品企业,以及深圳光明区周边8家企业。田林八渡笋、山茶油、灵芝等农产品通过“非遗+农产”模式走出大山,与光明特色物产同时展销,形成“南岭风味+壮乡山珍”的独特组合,不少产品首日即售罄。
此外,市集上还展示古色古香光明烙画、精美的瑶族刺绣和壮族服饰等,供市民观赏,消费者购买产品即可获赠联名文创,实现“文化引流+消费转化”的双向赋能。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