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林彦君
坐落于光明区的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以来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座建筑面积达12.83万平方米的“大飞船”,以其独特的“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主题和丰富的展陈内容,迅速成为城市新地标,为光明区的文旅产业和科普事业带来显著的拉动效应。这座科技地标的落成,迅速点燃了光明区的文旅热潮。
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
自开馆以来,深圳科学技术馆已成为区域文旅产业的新引擎。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光明区接待游客30.88万人次,同比增长78.28%;旅游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82.31%。其中,科技馆贡献近半流量,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每日门票开售即告罄。开馆首日更创下开门1小时内突破2000人次入场的盛况,稳居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打卡地榜首。
小朋友们与吉祥物“小科”“小探”合影。
不仅在文旅方面表现亮眼,在科普教育领域,深圳科学技术馆同样成果斐然。作为全球首个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科技馆,其拥有950个创新展项,创新与互动展项占比均超80%。踏入馆内,五层展陈空间各有侧重: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以时间为脉络,通过溯源寻迹、机械幻影墙等展项展示数字技术对影像的革新;二层“你好,世界!”展厅以数字文明发展为脉络,观众可沉浸式感受深圳市民中心等城市地标的科技魅力,智能导览系统同步串联南山科技园、华侨城等城市功能区,形成“科技展陈+城市文旅”的联动体验;三层“美好生活”展厅通过“与机械乒乓”等互动展项,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四层“智慧产业”展厅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设有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生物医药等展区,让深圳的支柱性产业和科技成果得以呈现;五层“宇宙探源”展厅以“超级大脑”“探路者祝融号”等展项,打开探索宇宙奥秘与前沿科学的窗口。
市民在体验互动展项。
在基础展陈之外,深圳科学技术馆精心打造特色科普体系。五一期间推出265场7大类活动,包含科普表演、深度导览、创客工坊等多元形式。其中,科普剧、深度看展项和科技大讲堂,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掀起全民学习科技热潮。
该馆特别注重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在内容维度,开发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六大主题课程;在场景维度,通过馆校合作打造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在活动维度,形成“日日有活动、周周出新意、月月设主题”的梯度体系。这种沉浸式、场景化的教育模式,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
开馆即引发热议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正成为观察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双面窗口:在地方层面,其不仅为光明区带来日均万人次客流量,更通过“科技+文旅+生态”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区价值;放眼全国,作为国家科普核心阵地的科技馆体系正展现强劲势能——2024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科技馆年度参观量首破1亿人次,印证了国家科普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