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省信用建设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力激发信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宝安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制定2025年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完善信用基础设施
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持续优化信用平台。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引入小宝助手,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天候、零等待的信用智能咨询服务。
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与其他信息平台协同共享对接,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场景建设,加强信用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安全保障。
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
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提升信用承诺水平。分领域丰富信用承诺类型,跟踪核查履约践诺情况并纳入信用记录,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
提高信用修复规范化水平。深化“三书通达”机制,推进高频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通过约谈整改督促失信主体自新。
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建设。鼓励经营主体向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查询和应用信用报告。
信用赋能包容审慎监管。打造“随信综合查”联合监管模式,试点“信用+沙盒监管”,完善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
拓展多元信用应用场景
推动信用服务创新发展
推进“信用+社区治理”。推动党建引领信用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信用积分激励、诚信公约等方式拓展应用场景,支持沙井街道开展信用社区试点。
推进“信用+出租屋管理”。归集全区出租屋楼栋信息形成信用档案,支持西乡、福永街道实施城中村出租屋信用合规等级评定。
推进“信用+园区管理”。印发并实施《信用合规园区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开展信用合规园区评选活动,开启“信用领航助企”行动,推广“首席信用官”机制。
推进“信用+预付式消费管理”。搭建商圈信用制度框架与档案体系。推广“预付码上查”与“预付无忧”商圈,支持新安、沙井、石岩街道打造诚信商圈。
推进“信用+矛盾纠纷化解”。搭建“履约信用”督促平台,引导当事人签署信用承诺书,支持航城街道探索基层矛盾化解新模式。
推进“信用+秒批”。在政策措施支持条件和认定标准较为明确的情况下,为符合条件且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应用尽用“秒批”服务。
创新“信用+融资增信”。将市场主体的多维度数据纳入信用档案管理,推广“园区贷”等创新信用贷款产品。
探索“信用+烟草管理”。构建电子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烟草零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畅通烟草零售违法失信行为举报途径。
推动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公共、商业、金融等领域信用服务供给,高水平培育各类信用服务机构。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营造和谐守信的政务环境
提升政务公开能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构建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依托“@深圳-企事速办”平台及时处置政府违约投诉。
营造信用生态环境
护航信用工作稳健前行
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开展“文明诚信宣传月”“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打造全媒体信用宣传矩阵。
探索信用服务基层治理新路径。支持各街道将信用建设融入经济活动、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中各领域,推广成熟经验做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信用业务能力培训,加强跨区域信用工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