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塞纳河”号从深圳盐田港启航,驶向万里之外的欧洲与东南亚港口。全球首艘该级别巨轮在盐田港首航,彰显着这座华南大港在国际航运版图中的关键地位。
在全球港口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停靠选择,已然成为衡量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盐田港能吸引“达飞塞纳河”号这样的海上“巨无霸”,背后是其不断提升的服务能力与资源整合优势。
超大型集装箱船密集靠泊
华南航线网络优势显著
4月29日,海上“巨无霸”—— 由中国船厂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2.4万标箱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塞纳河”号,首次停靠盐田港。这艘堪称当前全球最大级别集装箱船之一的巨轮,在盐田港装载了超6000 标准箱(TEU)货物。值得一提的是,盐田港不仅是其在中国挂靠港中的华南唯一停靠点,更是离境前的最后挂靠港。此后,“达飞塞纳河”号将承载着“中国制造”,一路驶向法国勒阿弗尔、荷兰鹿特丹等欧洲及东南亚主要港口,开启横跨大洋的贸易之旅。
实际上,盐田国际一直以来都是华南地区欧美航线最为密集的港口。2025年,其航线拓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仅前4个月便新增了6条国际航线。如今,盐田国际的航线网络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广泛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世界主要贸易区。目前,盐田国际每周运营超百条航线,如同一条条海上“高速路”,将世界各地紧密相连。其中,华南至欧洲航线平均每日有4班船出发,至美国航线每日则有6班,跨境电商海运快线更是超过10条。
如此密集且多元化的航线布局,为区域内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物流选择,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企业的运输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盐田国际在华南地区航运领域的核心地位。
岸电接驳量创单月历史峰值
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5月5日,又一艘全球最大级别集装箱船“东方葡萄牙”轮在盐田港顺利完成岸电接驳作业。这一过程中,船舶依靠岸基电源替代了原本的船舶自备发电机供电,真正实现了靠港期间零柴油消耗,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数据显示,2025年4月,盐田国际累计完成船舶岸电接驳近120艘次,平均每日服务约4艘船舶,这一数据刷新了盐田国际单月岸电接驳的历史纪录。
作为国内最早规模化应用岸电系统的集装箱码头,盐田国际早在2016年便极具前瞻性地与南方电网携手合作,建成了6套智能岸电系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盐田国际不断引入5G、大数据等前沿先进技术,持续优化供电效率。回顾2024年,盐田国际全年岸电供电量高达2500万度,经科学测算,这一举措减少了船舶碳排放约1.9万吨。若按靠港船舶数量计算,单船平均减排幅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8%。截至目前,盐田国际在岸电设施覆盖泊位数量以及供电量等关键指标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港口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树立了优秀典范。
应对市场变化
全力保障美线货物运输
记者了解到,此前,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众多船公司纷纷调整运营策略,大幅减少了对中国港口的挂靠。部分船公司甚至将大量船舶调配至东南亚和欧洲航线,这一系列变动导致当下运往美国的运力相对紧张,运输市场一度陷入供不应求的局面。近日,随着政策的变动,众多商家为了利用好对等关税生效的时间差,美国航线询单量呈现出井喷式的急剧增长。面对这一突发的市场变化,之前调整运力的船公司迅速做出反应,紧急召集船只回归北美航线,全力支持货物运输,以接住这暴涨的需求。
盐田港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近几天,我们陆续收到多家船公司的咨询。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协调泊位停靠,精心调整调度计划,同时积极调配其他航线的船舶挂靠盐田港,力求全方位、高效率地应对此次出货高峰。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美线主要客户已全面恢复出货,订舱速度明显加快。这两天交到码头的出口集装箱数量显著增加。”
行业分析普遍提到,盐田国际凭借其自身航线密度高、船舶周转效率快的硬件基础优势,再叠加在绿色能源应用方面的领先实践成果,持续稳固了其作为全球超大型船舶首选港以及 “中国外贸出口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枢纽地位。盐田国际的相关运营数据,不仅为外界观察华南地区外贸物流活跃度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港口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引领着行业朝着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