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护士节,最想听到的三个字是:我理解”

晶报记者 罗丹
05-12 10:0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希望有更多理解、更多尊重

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202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立法赋权——专科护士享有开具检查单、治疗单及外用类药品权限。这为深圳的护士们打开了一扇新窗。龙岗中心医院护士长同时也是老年专科护士的周小玲评价,这项制度在给护士“上价值”的同时,也释放了医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疑难病症和科研。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糖尿病专科护士张丽清是深圳首批参与“开处方”培训的46名专科护士之一。不久的将来,张丽清将正式获得处方权,用她们的专业为患者提供服务。她们的护理生涯有哪些故事?平常的一天,她们是怎样度过的?

是“飞人”,是“老师”

周小玲的一天,常常是在奔跑中结束,或奔跑中开始的。呼吸科长期卧床的患者多,老年患者、重症患者多,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是常有的事:“我们呼吸科有三个病区,去年抢救了1200多例患者,占全院抢救患者数量的16%。”

周小玲在查房

作为护士长,抢救发生时,周小玲都在担任指挥调配的角色:“小A,准备气管插管用物,配合医生插管;小B,建立患者循环通道保障用药;小C,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节点处置情况。”所有的事情在一两分钟内要全部完成。周小玲戏称,抢救发生时,呼吸科的护士都是“飞人”,得跑得快、跑到位。“我们每天一两万步的微信步数是很正常的。抢救时看着患者心电监护仪显示的血氧一点一点往上升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

张丽清的一天是从早上6点10分开始的。起床,洗漱,吃早餐,坐地铁。坐上地铁,她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她先打开专属医生平台,查一下有没有患者咨询。张丽清是为数不多的出咨询门诊的护士,处理网上的咨询是她每天的工作之一。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在等电脑开机这个空隙,张丽清赶紧泡好茶,然后开始在医院一天的忙碌工作:出门诊、查房、对接全院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查房、出门诊其实都是在不停地做宣教工作:“从饮食、运动、药物、生活作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宣教。每次都要讲二三十分钟才能讲清楚。”张丽清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她的声音是很灵动的,现在全沙哑了:“我们就是患者口中的‘老师’,每天话说得太多了”。

患者的正向回馈,是温暖的养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体重管理越来越重视,糖尿病专科的另一个职能——减重,也在充分发挥作用。张丽清的门诊里来了很多肥胖儿童。张丽清发现,几乎每个超重、肥胖儿童“胖起来”的背后,都有一些家长不知道的故事。“我发现很多来咨询的孩子,在家长在的时候,都会不说真话,得把家长支开,他们才会告诉你真实原因。成年人可以吃药打针,但小朋友不行,只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问出‘为什么想吃’的原因就很重要。”

张丽清出门诊

小菲(化名)是张丽清的小患者之一,也是让张丽清印象最深刻的患者。11岁的小菲被妈妈带到张丽清面前时,是一个身高151cm,体重达到189斤的性早熟小孩。坐进门诊室后,妈妈一直在哭,情绪非常激动。谈话中,母女俩一言不合就开吵。妈妈说小菲是8周岁来的月经,小菲自己说7岁多就来了。“她妈妈完全没有任何体重管理方面的意识,来医院也是老师让她妈妈来的。”张丽清问了一个小时,得到的有用信息非常用限。

第二次小菲再来看诊,张丽清先支走了小菲妈妈。这一次,在一点点的沟通中,小菲告诉了张丽清一个秘密。“她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一些黄色图片、影像资料,这是导致她性早熟的原因之一,还让她有了一些不良习惯。这些反过来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晚上经常胡思乱想,睡不着的时候就想吃东西。越吃越胖,胖了又自卑,且加重了她的不良习惯。”张丽清把手机号给了小菲,让小菲有冲动的时候告诉她,并答应替小菲保守秘密。在张丽清的饮食运动指导下,通过11个月的调理,小菲减重了30斤。“减重后,她人也变得开朗了。”在张丽清的监督下,小菲的不良行为也慢慢变少了。每次小菲来医院,都会叽叽喳喳地拉着张丽清“姐姐、姐姐”地叫。“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

2009年,龙岗中心医院呼吸科开科,周小玲是开科元老。“整个科室是主任和我带着十几个医护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周小玲的声音软软糯糯,听不出来年龄。在科室里,周小玲有时候是亲切的“小玲”,有时候是亲爱的“小玲姐”。科里有一个14年间反复住院的小威(化名),常对周小玲说,龙岗中心医院呼吸科像他另外一个家。

2011年,小威因车祸高位截瘫后出现重症肺炎,第一次来呼吸科住院,从此以后,他就成了呼吸科的常客。“因为他长期卧床,肺部感染反反复复。每次出现感染,小威妈妈就会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们留好床位。”小威从18岁到32岁,每年都有好几段时间在龙岗中心医院呼吸科度过。小威常跟周小玲说,呼吸科这个家里有很多对他很好的姐姐。“我们对他付出了真心,他对我们也非常有礼貌。他叫得出每一个照顾过他的护士,每次叫我们,比他大的,他就叫××姐姐。”周小玲觉得,这就是护理工作“以心换心”的真情。

希望有更多理解、更多尊重

周小玲是护士长,也是老年专科护士。在深圳立法给予专科护士处方权以前,周小玲就已经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辅助医生了。“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比较多,因为我本身也是老年专科护士,所以会更关注老年患者综合征的问题。”让周小玲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一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精神错乱,有谵妄及行为异常。周小玲马上考虑到患者是因为相关药物出现了不良反应。及时与管床医生沟通建议调整用药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就好转了:“医生能根据我观察到的病人病情变化的汇报及建议做出处置而阻止了一些后果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周小玲

如今,深圳立法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让周小玲觉得护理人员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帮助到更多人,医生也可以腾出手来更专注疑难重症患者及科研。”

2012年,张丽清护理本科毕业后考到南科大医院,在一年的轮岗培训结束后,张丽清选了糖尿病专科。在十余年的专科护理工作中,张丽清的专业能力稳步提升。作为首批参加培训班的护士之一,在不久的将来,张丽清也将成为深圳首批开出处方的护士之一:“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累,没什么时间照顾家庭,有时候也会愧疚,但还是很自豪。”张丽清希望,未来护士能得到更多的职业尊重:“比如不要叫我们‘服务员’,多给我们一点信任,我们是专业的护士。”

张丽清

今年是周小玲从事护理工作的第29年,她说,从入行到现在,从来没有后悔选择成为一名护士。但也希望在职业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请相信我们,医护人员一定是那些最希望你康复的人,但我们不是神,请理解我们的极限,尊重我们的专业。”周小玲说,在护士节,她更想听到的话不是“辛苦了”,而是“我理解”:“这是护士节对我们最好的礼物。”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罗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