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光明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大会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区上下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
成色更足——科技创新能级快速跃升
走进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大国重器”建设奋战正酣,塔吊机械高效运转,混凝土精准浇筑……农历春节即将来临,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这里一派热气蒸腾的建设景象。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全面封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6.8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计量基标准技术研究所、量子计量与传感研究所、精密仪器集成技术工程中心以及计量技术扩散应用中心。
历经13万个工日、50台塔吊机械轮番作业、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依山就势,建成天玑楼、玉衡楼、瑶光楼等多栋命名颇具中国风的建筑。
不止于此,在光明的大地上,鹏城云脑Ⅲ和超算二期——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的“超级双脑”等国之重器也正在全速推进。
所有的背后,是光明科学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快速跃升,凸显的正是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更加强劲。
当天的党代会报告显示:光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水平人才磁吸效应逐步显现。新引进标志性科学家3人,158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区院士达57人,高层次人才超2800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迎来丰收季。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200余项,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个、国家级技术发明奖1个、省级科技进步奖6个,头戴式荧光显微镜等创新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神经疾病等研究领域领跑全球。
底气更足——区域发展潜力加速释放
就在本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
在此次榜单中,来自深圳的光明科学城排名全国第七,2022年排名第24,2023年排名第15,2024年排名第7,光明科学城连续三年,在科技城百强榜稳步前进,体现的正是光明科学城发展迅速。
连续4年,光明区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
……
过去的一年,光明区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质量实现双突破,这并不是“高大上”的理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这在光明的大地上写满了注解和答案。
2024年,光明新增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年认定“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近500家。新兴产业能级持续跃升,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倍增。未来产业赛道更加清晰,合成生物、脑科学产业集群总估值突破430亿元。
与此同时,光明区现代服务业起步加速扩容提质。建成投用德国莱茵大湾区运营中心、西门子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项目,科技服务业、软信服务业企业数量分别增长75%、80%,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增长104%、增速全市第一。科技金融业跨越发展,落地全市首支种子基金,携手中银发布全市首个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金,首批落地科技支行占全市四分之一。
看好光明,投资光明,正成为业界普遍共识。
干货更足——社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就在月初,1月8日,光明的居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交通大礼包——光明37条市政道路集中通车。
新通车的市政道路覆盖了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六个街道,进一步畅通片区连接,织密城市交通路网。
2022年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等40条市政道路的集中通车;2023年光明云谷片区圳美三路等32条道路的相继开通;如今凤裕路等37条道路的崭新亮相……光明区在三年内累计通车道路已达109条,总长度约70公里。
短短几天后的1月11日,2025深圳光明“光彩港韵迎新周”活动拉开帷幕。第35届亚洲小姐竞赛大中华网络赛区全球总决赛,陆续开展的“港风港韵”文化沙龙,亚视出品影视展、“港到明”迎新妙会等活动会陆续上演,持续至1月19日。
光明是一座“科学之城”,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光明城站往返香港西九龙站单程约半小时。
双城不仅往返便利,更是文脉相通。
随着春节脚步临近,光明发放诚意满满“消费券”搭载系列丰富活动,深度叙事深港两地文化迷人之处,多元展现光明商文旅体消费业态场景融合城区魅力,对话畅享双城双向奔赴共创未来。
城市的幸福体现在一项项民生福祉里,承载着人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年来,光明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成形,光明城站列车班次增至48趟,往返香港西九龙站实现早晚高峰车次全覆盖。累计建成24处无人机起降点、74座超充站,充电桩总量超过2万根。
如今,田园都市日益成为光明闪亮名片。科学公园建成开放,天空之镜成为打卡新地标。都市骑行道、绿道碧道总里程突破380公里,光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
在深圳的文化地标之一——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欣赏高质量的话剧、音乐剧、舞剧,或是很多市民的选择;在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享受国际化的品牌赛事和文体服务……如今的光明,民生保障高地的干货更足,社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仅去年一年,科学城人才港高水平运营,举办系列活动380场、服务各类人才约1.4万人次;新增保障性住房近万套,销售商品房99万平方米、逆势增长11.6%;“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签约合作,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全区第一所国际化特色教育学校建成开学;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签约群众突破40万人。
“一城三区”——奋力谱写“光明新篇”
大会提出,2025年要锚定目标、实干奋进,把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先行启动区和两个核心承载区,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总牵引。
“一城三区”是新时期光明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是光明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战略跃升,标志着光明国家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大会强调,要深刻把握“一城三区”的重要内涵和内在逻辑,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重要基础,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建设为重要使命,以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建设为重要支撑,打造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编辑 刘珂
一城三区、未来产业先导区、三地铁时代……党代会上的新鲜词|一城三区 光明在望②
01-15
一城三区、未来产业先导区、三地铁时代……党代会上的新鲜词|一城三区 光明在望②
01-15

光明新征程: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一城三区 光明在望①
01-15

光明新征程: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一城三区 光明在望①
01-15

晶报特别报道 | 遇上“科学城时间”,预见新未来!光明科学城论坛的“科学”与“城”
2024-12-09

晶报特别报道 | 遇上“科学城时间”,预见新未来!光明科学城论坛的“科学”与“城”
2024-12-09

晶报特别报道|用“多巴胺”色彩,打开光明科学城的这个秋天
2024-10-23

晶报特别报道|用“多巴胺”色彩,打开光明科学城的这个秋天
2024-10-23

晶报特别报道 | 深圳流行音乐:一群人,一座城,一串闪亮的日子
2024-06-06

晶报特别报道 | 深圳流行音乐:一群人,一座城,一串闪亮的日子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