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万众瞩目的国际乐坛巨星玛利亚·凯莉(Mariah Carey)将来到焕然一新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登台献唱。
玛利亚·凯莉 (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当海豚音巨星遇见城市新地标,这场重磅演出不仅成为焕新归来的深圳体育场演唱会首秀,还将为万千鹏城观众带来天籁之音的完美邂逅。这座承载着无数深圳人记忆的地标建筑,历经五年改造,从“老看台”蜕变为“超级舞台”,正用独特魅力点燃深圳文体脉动的蓬勃激情。
怀旧与新生:
从“老看台”华丽转身“超级舞台”
蓝色的环形圆顶,灰白色的外立面、标志性斜框架柱、露天环形看台……这栋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有着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深圳体育场。
对很多深圳人来说,深圳体育场是见证热血与梦想的所在。正如一位深圳网友所形容的——“在褪色的跑道上,晨跑者的脚步曾追逐过这座城市的日出。锈蚀的钢架见证了多少场演唱会里,荧光海淹没青春的呐喊。这里不只是一座体育场,更是深圳人用汗水与欢呼浇筑的‘第二客厅’。”
深圳市体育中心有三大标志性大型场馆,除了深圳游泳跳水馆外,就是一个深圳体育馆和深圳体育场。深圳体育馆于1985年建成并最先开放;深圳体育场于1993年建成启用,拥有3.2万个座位,其主要功能是举办足球赛和田径比赛,同时也成为演唱会的热门场地。据介绍,在1992年至1997年间,港台娱乐业席卷内地,深圳因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成为港星到内地演出的首站。那时候,深圳市体育中心两大场馆每年上演大约80到90场演唱会,成为港星入境内地全国巡演的桥头堡。
“我还记得当年在这里听张学友演唱会,场内场外一片大合唱,因为现场氛围太热烈,大家都不舍得离去,张学友还加唱了好多首歌。”市民尹先生至今难忘当年演唱会激情澎湃的场面。据悉,当年红极一时的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都曾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两大场馆举办过演唱会,成为许多深圳市民20世纪90年代的难忘回忆。
“深圳体育场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历史肌理上生长。”深圳市体育中心信息技术部负责人邓俊荣介绍说,2020年5月,深圳市体育中心启动改造提升工程,其中深圳体育场的改造如何“保留历史基因”成为核心命题。改造最终采用了保留主体结构、提升功能和容量提升的办法,将原本容纳3.2万人的综合体育场,升级为对标英超标准且可容纳4.5万人的国际A级专业足球场。
“在改造过程中,原体育场72根标志性的斜框架柱及历史构件得以保留。虽然这比推倒重建难度大很多,但能在最大程度上让深圳人的城市记忆与改造焕新共生,让这座体育场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更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
深圳体育场72根标志性的斜框架柱及历史构件得以保留。
今年3月28日,深圳新鹏城俱乐部足球队在深圳体育场开启中超新赛季主场首战,标志着深圳足球赛场迈入国际一流的新时代。这座全新场馆,还将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核心赛场之一,承接足球等多项重量级赛事。
如今,经过全面升级的深圳体育场又将迎来首场大型演唱会——玛利亚·凯莉世界巡回演唱会。这座融合了竞技激情、艺术魅力与城市温度的现象级体育场,正准备以一场声光盛宴再次点燃深圳人心中的记忆与激情。
体验升级:
黑科技铸就体育场“智慧之心”
5月6日,记者来到深圳体育场,场地内绿草茵茵,观众席座位焕然一新,长达数百米的LED环屏环绕球场,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搭建演唱会的舞台。
“深圳体育场改造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场馆建设,其中隐藏着很多科技元素,用来提升观众观赛观演体验。”邓俊荣介绍说,深圳体育场经改造后,观众席首排距离场地最近仅9米,这种超近距离的设计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赛场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全包围式的阶梯看台设计,结合无遮挡的黄金视野,确保无论您坐在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最佳观赛体验。
观众席的设计同样充满巧思,布满全场的4.5万个蓝灰色错落分布座椅,每个座椅都精心设计了透气孔洞,既能有效防止雨水积存,又确保了观众即使在炎热夏日里也能享受清凉舒适。
如果说看台是观众情感的承载地,那么场内的视听系统则是点燃激情的关键。场内观赛屏幕由四块单屏141平方米的端屏组成了“光影矩阵”,其超高清分辨率可让每个比赛瞬间都纤毫毕现,引领未来场馆新标准。无论是激情四溢的比赛还是震撼人心的演唱会,这里都将为观众缔造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体育场场芯下埋藏着三层立体排水系统,由隐形导流槽、渗透层和排水管道组成,每小时最多能渗排200立方水量。”邓俊荣揭秘了体育场草地养护中看不到的“黑科技”——竞技场地的草皮不仅采用了天然草与人造草纤维的配比融合,还配置了智能温控与立体排水、送风系统,可保证场地在经历暴雨后仅需20分钟即恢复如初。场地还加装了补光设备,通过模拟自然光谱,让每一株草日均接受8小时以上光照。
“以玛利亚·凯莉的演唱会为例,因为巨型舞美设备有一部分将搭建在草坪上,体育中心运营团队采用了‘草坪保护三明治’方案——底层通风系统持续送风,中层透光盖板保护草根活力,上层铺设承重钢板分散压力,大大缩短了草坪的养护恢复时间,让球场在承接赛演活动时进行模式转换游刃有余。
以往遇到大型赛事或演唱会,网络卡顿常常成为观众体验的一大痛点。如今,焕新升级的深圳体育场在智慧场馆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场内共部署1767个无线AP设备,织就一张稳定高效的双千兆网络;4207个5G信号天线实现全域覆盖,即便4万名观众同时在线直播,也能流畅无卡顿。
不仅如此,体育场还同步引入了“i深体”智能移动导航系统。该系统融合AR(增强现实)技术,并结合场馆内的蓝牙信标与GIS地图,能够为入场观众提供精准定位和实时导航服务。“从入口到座位,只需打开手机,就能轻松找到方向。”邓俊荣表示,“即使是第一次来的新观众,也能像老球迷一样‘秒达’座位。”
人文关怀:
从“如厕自由”到“追光奔跑”
体育场馆的升级不仅是硬件焕新,更是运营思维的全面迭代。
“就以洗手间为例,我们在建设时已经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比如球赛时男性观众居多、演唱会时女性观众较多的实际情况,对洗手间进行人性化模式转换。”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彤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体育场二层14个卫生间共设431个厕位,其中可转换卫生间10个共186个厕位;四层18个卫生间共375个厕位,其中可转换卫生间有8个共171个厕位……根据赛演活动的情况,对卫生间灵活转换适用性别模式,观众如厕排队时间可缩短70%。”
深圳体育场对洗手间的巧妙设计,充分彰显了以观众为中心的人文温度。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每位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体验,场馆改造初期,运营团队便针对运动员、观众、媒体、志愿者等八类核心人群的需求进行了细致反向推导,甚至细化到了“转播车电缆如何预埋”“残疾人观赛视线高度”等细节。
在光鲜的科技外壳下,设计者没有忘记满足各类群体的实际需求。无障碍看台不仅为行动不便的观众提供了便利,还特别设置了陪护座位;记者席配备专用网络和电源,方便媒体工作者随时充电和记录赛事动态;即便是带着小孩的家庭观众,也能轻松找到可折叠的临时座椅,享受舒适的观赛体验。这些贴心的设计细节,让这座庞然大物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体育场副场跑道设置了“追光跑系统”,跑者可根据配速选择不同颜色的灯光带进行“追光跑”,如红色代表配速4分钟/公里,蓝色则为6分钟/公里。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前来锻炼的市民,都能在跑道上尽情释放,感受满满的幸福。
随着各项设施和服务的不断完善,深圳市体育中心除了举办赛事演出,还将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5月6日起,深圳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市民可通过“i深体”平台预约,还可以享受分时段低免等优惠。
据介绍,新深体体育公园包含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四大主题运动空间,具体包括1个十一人制真草足球场(体育场副场)、1个十一人制人造草足球场、8个室外篮球场、3个室内篮球场、7个室外网球场、12个室内羽毛球场。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与体育场二层平台铺设了环廊塑胶跑道,连接笔架山公园,提供“山海连城”路跑新体验。
“通过天桥体系构建的绿道和跑道系统,不仅将体育中心的二层平台与笔架山相连,还进一步延伸至商业区,并最终抵达中心公园。这样,一条独特的、穿越山景的绿道便诞生了,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走廊。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体现了设计者在规划初期就充分考虑如何最大化地为市民提供便利和享受的理念。”
刘彤介绍说,改造后的体育中心,通过“地下通廊-地面连桥-空中绿道”三层立体交通系统,彻底打破物理边界;沿线的运动主题街区,将原本零散的商业体、社区公园、社群空间和文体设施编织成有机网络。这种“缝合城市”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更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
穿越岁月而来,深圳市体育中心不只是旧时光的剪影,更是新时代的回响。它带着所有记忆的温度,亦焕发出全新的力量,大步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正如即将在这里献唱的国际乐坛巨星玛利亚·凯莉,她的歌声曾伴随无数人的青葱岁月。如今,她将再次站到这片充满科技感和环绕温暖的超级舞台上,用经典的海豚音为深圳这座青春之城、奇迹之城倾情喝彩!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1四川通报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
2特有数 | 吵上热搜、上百条差评!山姆为何“惹恼”500万会员?
3深汕30多家店铺招牌被拆,9个多月无人来装!店主:投诉无门
4新国标9月1日起实施!电动自行车限速25km/h,超速自动断电
5“夏日多巴胺”“养生雾化器”?果味电子烟躲避监督穿“马甲”!| 电子烟变形记①
6官宣!六座版Model Y来了,预估售价40万元左右 | 大公司
7一图读懂 | 英伟达将重启H20芯片对华销售,H20芯片“通关”说明了什么?
8港中大(深圳)院士团队技术随天舟九号升空 助力中国空间站微生物防护
9读特热评 | 电子烟“悄悄卖”,监管要“明着来”
10妇联回应16岁少女机上分娩:已离开海口,若提出需求会提供帮助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