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成立,未来6小时地面500米低空气象服务“精准供给”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迟文齐 庞博 文/图
04-25 16:5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城市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低空经济基础保障建设再有创新突破。4月25日,在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深圳低空产业公司下属我市首个专业低空气象服务机构——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该中心依托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面向我市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低空起降点、低空航线区域内未来0-6小时、地面500米范围内、不同高度层的风场、降水等气象预报服务以及时间精度达分钟级、空间精度达百米级的三维网格化气象实况服务。

低空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质经济增长引擎。在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2024年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通航载人飞行2.8万架次。气象保障作为关键支撑,贯穿于低空经济各个环节,既是低空经济安全运行的“生命线”,也是规模化发展的“加速器”。该中心的成立旨在进一步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扩大低空飞行规模,为深圳低空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安全基座。

“低空气象服务不同于传统气象服务,传统气象服务于人,低空气象服务于飞行器,低空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了低空飞行安全与低空运行效率,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帮助运营企业避开危险天气,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郝斌介绍道。

据了解,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的助力,基于天信气象大模型,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同化技术,以空天地多空间维度的精密观测网为基础,以低空小尺度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为核心,在传统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六要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云底高、风、降水、能见度等影响低空飞行的气象要素,通过精密监测与精细预报的双轮驱动,可为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等应用场景领域提供“数据-模型-决策”全链条支撑,助力运营企业合理安排飞行计划、降低飞行风险和减小气象灾害损失,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深圳低空产业公司负责人表示,设立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标志着深圳在低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又一次破局,是落实《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实施方案(2023-2025)》及《深圳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于“建设低空气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低空飞行、通用航空等气象服务体系”保障低空飞行与通用航空运营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国资平台功能型、先导性作用,谋划低空气象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建设,开发适用不同低空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气象服务产品,保障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他表示。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迟文齐 庞博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