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在深圳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夏余飞
04-25 15:1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25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深圳发布会在深圳大鹏坝光生物家园举行。该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广州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等顶尖机构共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肺癌早筛领域迈入了“AI+检测”创新融合的新时代,同时体现了深圳民企在四大慢病防治国家重大专项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发布会由开幕式致辞、项目启动仪式、项目规划报告及专家圆桌会议四个部分组成,得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癌症防治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广州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众多医学界权威专家出席活动。

上午10时,发布会拉开帷幕,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董事长白宗科博士发表致辞。他表示:“作为深圳大鹏新区重点企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此次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仅是对泽医技术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的进一步彰显。”

项目聚焦于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旨在填补AI技术在肺癌早筛领域的空白。通过结合AI与基因检测技术,该项目将突破传统影像学依赖医生经验的局限,降低误诊率,为肺癌早期防治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

随后,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云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敏及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CEO白宗科等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在项目规划报告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丹教授详细介绍了《肺结节预警与干预研究路径图》。她指出,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肺癌防治的关键。本次重大专项将通过研发多模态AI影像分析系统、构建甲基化生物标志物数据库及建立全球首个百万级肺结节多组学数据库等三大技术突破,构建精准诊疗体系,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最后,现场权威专家学者围绕“影像组学、多组学与甲基化:多模态技术如何协同推进肺结节良恶性诊断”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圆桌讨论。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首席科学家胡立夫教授分享指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然而,传统筛查手段存在误诊率高、预警不精准等局限,使得早期发现和治疗面临挑战。因此,国家将该项目列为“健康中国2030”核心攻关任务之一,旨在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难题。

深圳泽医携手“国家队”共担重任

作为深圳首位参与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民营企业,泽医不仅代表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实力,更标志着民营企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角色转变。此次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彰显深圳市场化创新机制对科技专项的支撑力。

泽医将把现有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优势与AI技术相结合,提升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从深圳大鹏出发,迈向全国乃至全球

项目下一步计划包括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肺结节风险评估数据库,并开发智能化风险评估与诊断系统。这些成果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验证,并逐步推广至更多医疗机构。

本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深圳的落地执行,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创新层面的突破。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医疗科研项目的先河。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作为此次项目的核心参与单位,不仅展现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雄厚实力,更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为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也意味着大鹏新区加快进入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行列,让企业家们看到,在大鹏投资兴业,大鹏未来可期!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夏余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