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服上洗不掉的盐渍,是他们的英雄勋章

中山+ 中山日报
03-21 23:21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摘要

身穿荧光施工马甲的覃育秀等一线治水工人走到舞台中央,从市委书记郭文海手中接过治水英雄纪念牌。聚光灯闪烁,定格珍贵瞬间。

这是3月21日中山市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一幕。在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上,中山以城市之名,通过25名治水一线工人代表,向全市治水英雄致敬。

中山治水工人在治水一线。(资料图)余兆宇 摄

3年多以前,306条黑臭水体遍布城乡、群众怨声载道,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中山治水典型案例。面对重重困难,中山敢于动真碰硬,打响一场没有退路的治水攻坚战。

这场攻坚行动,将中山与覃育秀等一批平凡的治水工人联系在一起。中山日均投入一线参建人员超8000人,不断刷新治水速度。

治理欠账多,水循环不畅,黑臭河涌、臭气熏天的暗涵,都是工人们避无可避、必须面对的“战场”。当治水专题片呈现出治水工人深入污水河涌施工、潜入暗涵排查的视频,现场观众纷纷为之动容。

凡人微光,汇成壮举。三年寒来暑往,1000多个日夜的奋斗,换来一条条黑臭河涌一去不返。会议公布数据显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条主干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管网建设、污水出场处理能力提升、城市污水收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皆比央督时有大幅提升。

参加会议的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说,中山举全市之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对全省具有示范意义。

3月19日至20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局长岳建华到中山调研时指出,中山治水不仅是环保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值得各地学习推广。

中山三年治水,由乱到治,由“反面”案例到“正面”典型,背后凝聚了包括一线治水工人在内的治水铁军的汗水与付出。

“这是我们一线工人的勋章。”戴上英雄纪念牌,满手老茧的覃育秀指着工作服上早已洗不掉的盐渍笑着说。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是英雄的示范,也是致敬英雄的意义所在。

“我们特别要铭记战斗在污泥浊水中的一线工人朋友,中山从污泥浊水变成一江一河清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座城市会铭记大家。”郭文海提议与会全体人员全体起立,向日夜兼程奋斗在一线的治水工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掌声响起,持续而热烈。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