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绿美画卷!中山开启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新征程 | 治水攻坚三周年

中山+ 中山日报
03-21 18:00
收录于专题:中山头条
摘要

春分时节,岐江之畔,再响治水强音。

3月21日上午,中山市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在市会议中心一楼会堂召开。这场全市动员的治水大会,不仅是对过去三年治水攻坚战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全域水生态治理工作的再部署、再出发。

会上,镇街、村(社区)、企业代表纷纷发言,交流治水经验,畅谈治水愿景,共同为中山市的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献计献策。同时,会议还向2024年度水污染治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致敬,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投身治水事业的热情和干劲。

攻坚克难 治水三年交出亮眼答卷

过去三年来,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关心指导下,中山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带领全市上下日夜奋战:2022年理顺机制、优化方案,启动大兵团作战;2023年聚焦重点、全力攻坚、进一步提质提速,2024年接续奋斗、决战决胜,推动治水取得明显成效……

南朗街道大溪河涌整治后环境优美。记者 缪晓剑 摄

在这场万人参与的生态战役中,中山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面对历史欠账多、黑臭水体遍布城乡的严峻形势,中山坚持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起了大兵团作战。从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到各部门、各参建企业以及广大市民群众,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以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的担当精神,共同谱写了一曲全民治水的壮丽乐章。

在治水过程中,中山始终保持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通过组织纪检、审计力量强势介入,确保了治水工作的廉洁与高效。同时,重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技术路径,开展大兵团作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大量资金,闯出了一条廉洁治水、高质量治水、高效治水的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在治水工作中不仅展现出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更凸显出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念。通过实施“四个一体”“六污同治”的治理策略,实现了全市全域的工程覆盖。数千公里的管道铺设、成千上万处的源头治理以及每天数百个工点的同步施工,都是这场“基建+社会治理”硬仗的有力见证。同时,中山注重建管并重,创新实施了“厂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排水防涝、污水收集以及河涌水质等多方面的协同提升和改善,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石涌河畔,一河两岸风景如画。记者 余兆宇 摄

乘势而上 绘就治水新图景

站在新起点,中山治水再亮“组合拳”:通过“控源截污提质”“生态修复增效”“水岸经济赋能”三大行动,力争2025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劣Ⅴ类河涌控制在30%以下,并完成全域近300条河涌生态清淤,打造大湾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标杆。

在实施过程中,中山将加速推进治水主体工程的收尾工作,提速截污主体工程全面通水,各流域水系连通工程也将加快完成;加强源头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查漏补缺,特别是对重点河涌源头雨污分流提质增效,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落实治水管水长效机制,重点加快实施“厂网一体化”,加快进入实质性运维,开展管网清检修,保障系统高效运行;加强日常监管执法,提升涉水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中山也正积极绘制一幅“水岸共生”的新图景。抢抓春雨时节的有利时机,中山将大力开展河涌绿化工作,同时,及时优化调整生态岸线的建设方案,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整治后的员峰新涌水质得到改善,治水成效得到周边群众的肯定。记者 缪晓剑 摄

为了进一步激发水岸经济的活力,中山还计划打造河边创业业态示范点。每个镇街都将结合河涌治理工作,打造具有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的创业示范点。这些示范点将吸引年轻人到河涌边创业、消费,从而推动水岸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治水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山市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澈的水体、葱郁的河岸、繁荣的水岸经济,将成为中山新的城市名片。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