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视财经315晚会上点名电子借条类金融服务平台借贷宝、人人信存在“砍头息” “电子签”高利贷的情况。
法律界专业人士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借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签署任何贷款合同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电子签借款变高利贷?两家涉事公司涉及超百起纠纷
央视315晚会截图。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以“电子签”为凭证的借款成功案例。借款人洪先生在节目中表示,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实际只收到3500元转账,短短7天还要额外还1500元利息,实际年化利率高达5959.18%,小额借款变成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央视315晚会截图。
多名使用电子签借钱的消费者表示,电子欠条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在平台签署的双方都经过实名认证,但当借钱的人发现自己遭遇了高利贷放贷之后无法及时维权。
人人信借款平台的负责人对此表示,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他们甚至会利用已逝者的身份信息作为放款人进行放款,让放款人的身份信息无从追踪。
读特新闻记者从企查查平台了解到,此次315晚会点名的借贷宝和人人信背后的公司已涉及百逾起民间借贷纠纷。
企查查截图。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成都借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等,由成都仁达方略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该公司曾超百次因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当前名下关联35家公司,包括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该公司唯一分支机构成都借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已注销。
企查查截图。
另一家涉事人人信(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马某,注册资本226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会议及展览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该公司涉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大多为第三人身份。其中,部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已成终本案件。
3月15日晚,记者分别拨打了借贷宝和人人信的公开电话,均显示无人接听。截至发稿,记者发现借贷宝App内“打欠条”功能已经无法使用。
律师:电子借条存在一定的风险,借款需谨慎
如何避免掉入电子签的骗局?广东信琅律师事务所国际与新业态法律部主任、执业律师肖小月此前就该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子借条作为一种新兴的借款方式,其法律效力已经得到了法院的认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也明确了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
肖小月认为,电子借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对方身份难以核实、电子签名的安全性以及电子证据的可篡改性。消费者借款要避免与不明来源的贷款机构或个人进行交易,并在申请贷款前必须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资质,并确保借条内容详尽,包括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利息等,同时保存好相关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作为辅助证据。
“消费者要避免与不明身份的人进行交易。在签署任何贷款合同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内容,特别是利息计算方式、违约条款及其他相关费用。” 肖小月说。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