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的竞速赛中,深圳南山人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迭代要快,试错要快,落地应用也要快。
南山的一间“厨房”里,传来阵阵香气——却不见人影,只见一位长相略显“抽象”的机器人熟练地忙碌着。它叫“Dobot Atom”,双臂挥舞间精确到0.05毫米:面包片被稳稳嵌入烤炉,煎得滋滋作响的培根和鸡蛋整齐摆盘,牛奶准确无误地倒入杯中——一滴不洒。3月11日,这段机器人做早餐的视频火爆全网:南山本土企业越疆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它已经学会使用各种厨具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不仅会烤面包、煎培根、煮咖啡、端早餐,还能招待来访客户。
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这可不只是简单的炫技。”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是具身机器人产业“奇点”临近的前夜征兆:当机器臂翻锅甩勺、人形机器人学会走路做饭,人类与机器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具身机器人”这一专业概念近年来被大众逐渐熟悉,它是指拥有物理形态,并且能够与现实环境进行自主交互的智能机器人,结合了人工智能、感知系统、机械运动控制等多种技术。
产业生态:群星璀璨的科技丛林
“在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领域,南山一定能够抓住这些领域的发展机遇,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领导者。”不久前,在南山区一个公开场合,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说。
作为深圳经济的核心引擎,南山以不到全市1/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将近1/4的GDP。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科技丛林中,机器人产业正蓬勃生长为参天大树。官方数据显示,南山区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双高地”,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占深圳市比重约三成,是全市机器人第一大区。南山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先发布局,已集聚20余家优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已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坚实的机器人硬件制造基础、丰富多样且广阔的应用场景资源两大优势。
南山缘何能孕育出如此繁盛的机器人生态?纵观全国,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土壤和供应链优势。在南山,矗立着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总部,周围簇拥着无数创业公司和科研机构,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深圳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加上南山“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一体的生态,使新想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嵌入式AI芯片、伺服电机到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珠三角地区齐全的供应链近在咫尺。一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创始人曾对记者形容道:“深圳是科创高地、创业之都,科技创新的土壤非常优质。南山聚集了最前沿的科技公司,整个供应链支撑强大,使得从设计到加工到组装,各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的确,在南山的硬件市场,工程师们白天构思设计,晚上就能配齐零件,翌日交付加工厂小批试制——这种效率几乎难以复制。强大的供应链和产业配套,正是南山机器人产业快速迭代的秘密武器。
另一方面,南山的资本和政策加持也为产业生态注入了源源活水。这里有活跃的创投圈和务实高效的政府支持。据统计,2023年深圳机器人产业共发生51起重大投融资事件,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全国的风投资本都在盯着南山的项目,生怕错过下一个独角兽。从政府层面,南山区推出了专项扶持资金和创业扶持计划,为初创团队提供办公场地、科研补贴、场景试用等多方面支持。这种“科技生态+供应链+资本+政策”的组合拳,造就了南山这一片机器人产业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龙头企业枝繁叶茂,产业上下游互动共生,将南山打造为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高地。
南山机器人江湖:群雄各显神通
在南山这片机器人江湖中,群雄并起,各路高手正各显神通,谱写着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产业传奇。就像武林大会比武招亲般,各家绝技轮番上演,从早餐擂台到体操赛场,无不精彩。
先看人形机器人的轻功。今年春节刚过,一段“机器人前空翻”的视频震撼了整个科技圈:只见一个类人形的机器人在跑动中突然腾空一跃,凌空翻筋斗一周后稳稳落地,动作一气呵成。这个高难度特技不是科幻电影特效,而是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果,这也是全球首例完成此动作的人形机器人。业内人士惊叹,这一突破展示了机器人在动态平衡和灵活性方面的卓越进展,为未来机器人灵巧运动打开了新的大门。
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人才公园跑步
众擎机器人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却有着深厚的“武林渊源”——其核心团队大多来自小鹏汽车旗下的机器人部门“鹏行智能”。凭借在智能驾驶领域练就的功夫,这支新锐团队转战人形机器人赛道不到一年便连出奇招:早在2024年7月,众擎推出了首款双足机器人SA01,定价仅3.85万元,引发市场轰动;10月又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高1.7米、重55公斤,跑跳自如,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跨年晚会舞台亮相。如今,前空翻的壮举更是为其打出响亮名号——江湖传言“南山侠客能空翻”,说的就是众擎。这家初创公司放话未来要打造一个开放的机器人生态硬件平台,邀请全球开发者为其机器人开发各种应用,让机器人早日走进千家万户。初生牛犊的豪言背后,是南山创业者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再把镜头切到协作机器人的高手。提起深圳机器人圈的“老前辈”,越疆科技绝对榜上有名。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因研发协作机械臂而闻名业界,被誉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的机械臂曾在3C电子车间上演“毫米级腾挪”,宛如练就了“轻功水上漂”,在狭小空间内灵活作业。经过多年深耕工业和教育机器人领域,越疆最近也高调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前文那位会做早餐的机器人正是越疆的最新力作。业内评价这款机器人“能力最接近人”,能自适应和泛化学习百种任务。更令资本市场振奋的是,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从研发机械臂到布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资本市场,越疆的故事本身就是南山机器人产业演进的缩影: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据悉,越疆新机器人的小批量试产将在今年年中启动,或许再过不久,我们在咖啡馆、在工厂产线就能见到它的身影。
说到人形机器人,不得不提深圳机器人“天团”里的另一位明星:优必选科技。这家2012年创立于南山的公司,是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优必选以研发类人服务型机器人著称,早年间推出过会跳舞、卖萌的智能机器人玩偶,也为春节联欢晚会打造过惊艳四座的机器人舞蹈表演。经过十年打磨,优必选的“武功”愈发精进:它研发的Walker系列大型人形机器人曾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展示平衡行走、上下楼梯等本领,令国外同行刮目相看。据报道,优必选的机器人已悄然进入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以“凌波微步”般的精准度切入汽车工厂的柔性装配环节,帮助工人完成复杂的装配任务。这种跨界协作,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展台走向生产线。资本市场同样给予优必选高度认可:2023年12月29日,号称“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成功登陆港交所。一时间,南山同时拥有了“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和“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机器人“双子星”交相辉映。
南山的机器人江湖里,既有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也有低调务实的隐形冠军。比如扎根南山的普渡科技,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它或许不像人形机器人那样话题十足,却在酒店、餐厅送餐机器人市场打遍天下无敌手。成立于2016年的普渡靠送餐机器人起家,短短几年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出现在无数火锅店、火车站的餐桌旁。如今普渡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拿下了23%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是真正将“中国智造”推向全球的弄潮儿。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那些默默支撑产业的配套厂商:固高科技打造的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界广受好评;雷赛智能的精密驱动器销往世界各地;道通智能的无人车和机器人技术独树一帜;潜行创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这些企业可能名字不为大众熟知,却在各自细分领域称霸一方,为南山机器人产业提供着关键零部件和创新动力。正是有了他们的“十八般兵器”,南山的机器人龙头们才能如虎添翼,在国际舞台上亮剑出鞘。
在这个群星闪耀的产业江湖中,每一家企业的故事都仿佛武林小说的精彩桥段:有新秀一鸣惊人,也有老牌厚积薄发;有高手过招论剑,也有同盟联手闯荡。它们共同构成了南山机器人产业的传奇画卷,也让人切身感受到“奇点”爆发前那股迫近的力量。
政策与资本:如虎添翼的南山引擎
企业奋勇搏杀,背后少不了政策与资本。南山区深知,要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领先,光靠民间拼劲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当好“后勤部长”和“投资红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南山区政府密集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可谓弹药充足、助力十足。
首先是战略规划上的前瞻布局。今年3月,深圳市正式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要让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份行动计划刚一出台,就被视作深圳抢占机器人未来赛道的宣言。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这些新鲜词也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终端。可见,从中央到地方,机器人产业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山区敏锐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迅速响应。具体落地层面,南山从九大方面精准发力构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概括而言:一是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在机器人本体、AI芯片、高性能电机、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运控系统等方面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争取在机器人的“大脑”和“关节”上取得突破;二是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载体,搭建数据采集、检测认证、共享制造等服务平台,降低创业团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三是骨干企业培育,鼓励优势企业牵头重大项目,在南山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吸引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同时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一批潜力企业补链强链;四是“机器人+”应用示范,在公共安全、消防、电力、水务等公共领域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率先试点,让党政机关、医院学校优先使用机器人产品服务。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征集遴选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让机器人参与智能制造、智慧建造、智慧物流、智慧商业等各行各业。从警用安防机器人巡逻街头,到养老院里机械臂帮老人端茶喂饭,南山正在为机器人创造无处不在的用武之地。
当然,资本这把熊熊烈火同样必不可少。南山区深谙金融对科技的杠杆撬动作用,近期推出的“千亿融资计划”。这个计划相当于为科创企业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资本盛宴,组建庞大的股权债券投资“朋友圈”。
区政府遴选出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将其纳入千亿融资计划的白名单,定期向银行、担保机构推荐。对于入选的企业,政府协调银行、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四方联动,建立风险缓释机制,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解决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痛点。同时,还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机器人行业开发专属风控模型,优化信贷评估,推出定制化的贷款产品,为机器人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资金支持。
简而言之,南山政府扮演起“红娘”和“担保人”的角色,把资本之水引入科技之田。难怪创业者们笑称:“在南山搞机器人,只要项目好,资金会主动找上门。”此前,许多初创公司在成长过程中都获得了多个政府基金或引导基金的加持,迅速做大做强。前文提到的众擎机器人,据报道在成立几个月内就连获两轮过亿融资,与另一家初创企业逐际动力一同跻身南山“机器人八大金刚”行列。这充分说明了资本对南山机器人新秀的青睐。有这样强大的“耐心资本”在背后托举,南山的创业者们在长跑中就多了一份底气和耐力。
国际擂台:南山群雄逐鹿中成为焦点
南山,生而国际化。它正把目光投向全球机器人竞技的擂台。在这个擂台上,老牌劲旅与新锐黑马同场竞技:一边是波士顿、东京、慕尼黑这样的国际机器人重镇,另一边则是以南山为代表的中国新兴力量。谁能率先引爆机器人产业的“奇点时刻”,成为全球焦点?
放眼大洋彼岸,美国波士顿被誉为“机器人之都”。麻省理工学院孕育了无数机器人天才,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的机器狗Spot和双足机器人Atlas频频刷屏网络——Atlas那惊人的后空翻曾让全球观众叹为观止。然而,这些炫目的原型机离真正商业化还有距离。波士顿地区拥有超过180家机器人公司,若把机器人相关的软件、AI和系统集成商也算上,整个集群超过400家公司。看似阵容庞大,但他们中的不少都面临一个共同挑战:硬件制造和规模化落地之难。Atlas再能后空翻,也还没走下实验舞台;Spot再会跑跳,量产后高昂的价格仍让许多应用望而却步。据麻省当地的行业报告称,在美国制造同规格的机械臂,成本是中国的2.2倍。
同样,在新一轮机器人革命中,日本的角色有些复杂:一方面,少子老龄化让日本对服务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大企业主导的封闭体系往往令初创公司难以突围,大胆的想法有时会被传统积习所束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Honda在研发了20多年的明星人形机器人Asimo于2018年画上句号停止了项目,而同一时期,中国的创业者们却前赴后继地投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东京并非没有新秀——比如SoftBank的情感机器人Pepper曾风靡一时,Toyota也在开发人形助理机器人。但总体而言,日本机器人产业更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传统工业机器人依然强大,却在新型人形和服务机器人上进展稍缓。
在全球机器人擂台上,中国力量的崛起令世界侧目。而深圳南山,正是这股中国力量最生动的缩影之一。南山的“杀手锏”是什么?就是“成本+供应链”两大法宝。硬件制造领域,没有什么比这两项更具决定性的优势了:前者意味着同样的钱在这里能办更多事,后者意味着想到的设计在这里能更快变成产品。在深圳南山,几乎所有造机器人的零部件都能在本地或附近找到供应商,从电机、减速器到传感器、电路板,一应俱全。
深圳诞生了大疆这样的制造传奇。正是仰仗着珠三角完善的电子产业链,大疆可以在数小时内配齐无人机研发所需的所有零件、快速迭代出新原型;而它曾经的美国竞争对手GoPro受制于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供应网络,每做一次新产品迭代都要耗费数周。结果,大疆凭借产品性能和成本优势一路碾压GoPro,拿下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近九成的市场份额。这一案例很好地诠释了深圳速度和供应链威力。
机器人产业也遵循同样的逻辑。在南山,从想出一个点子到造出一台样机所需的时间,可能比波士顿、东京缩短一半不止。这种高效试错的环境,给了创业者大胆创新的底气。难怪有投资人感慨:“你在南山街头走一圈,遇到的工程师里,说不定就有人正在打造下一个‘Atlas’,但成本只有美国的一小部分。”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南山科技园,或许会有这样一幕:一位仿真度极高的机器人管家为你送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它微笑着说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接过咖啡,恍然间分不清这是在现实还是科幻电影。但转念一想,在南山,这正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昨夜机器人还在厨房里烤面包、翻筋斗,今晨它已学会照看生活起居。这不是魔幻,而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奇点时刻”使然。南山,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再一次站在了时代风口:当人工智能的大模型与具身机器人的钢筋铁骨在此交汇融合,“奇点爆发”的曙光已然隐现地平线。
在这奇点爆发的前夜,我们有理由对南山,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未来,怀抱最大期待。毕竟,连早餐都已经准备好了,未来还会远吗?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