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粤港澳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基地”在深圳正式启用。该基地聚焦矿山机器人领域,是中国煤炭行业首个致力于打造具备多场景模拟、任务仿真、工艺工装验证、产品可靠性验证、供应链验证、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的中试平台,测试能力可达500台/年。目前已实现30余种矿山机器人、铝镁机器人等产品研发测试及20余种产品的成果转化。
据悉,该团队由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机器人+矿山”产业协同推进方阵理事长王雷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全国机器人标准版技术委员会等专家参与。会议同期开展第二届“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榜单榜主工作第一次会议、《煤矿安全规程》修订专题“基于巡检机器人条件的瓦斯检查工优化配备总体技术方案”论证会。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德昶,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监察专员张文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东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国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毅,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永峰,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中国煤炭学会副会长、理事长刘峰等相关政府、部委与行业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同时进行了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揭牌仪式、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共建矿山机器人标准及检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电海康集团小维特机器人联盟-特种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共建矿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揭牌仪式。
周德昶强调了矿山机器人研发应用的重要性,他指出,其对于实现矿山智能化、本质安全、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矿山机器人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矿山智能化和应急救援是矿山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矿山机器人作为关键技术,其创新发展对于矿山安全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为此,需要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技术突破,完善标准体系,并加强人才培养。机器人公司此次基地启用,标志着矿山智能化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推动矿山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具备政策、人才和产业链优势,更应勇于实践,打造矿山机器人原创技术策源地。国家矿山安监局将立足职责,优化政策供给,做好工作服务,共同推动矿山机器人产业发展,为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活力、新动能。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矿山机器人将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毅表示,机器人公司的落户与发展,不仅符合深圳市和福田区的政策支持方向,更是央地合作的成功典范。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器人公司的高端研发及中试基地将成为产业中试转化基地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矿山领域的应用,为具身智能矿山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期待机器人公司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与矿山机器人的结合力度,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实现更大发展。同时,他也欢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深圳,共同推动深圳的产业发展。深圳将以最大的热情欢迎并支持所有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践行央企使命担当,一直深耕煤矿、铝镁、钢铁等特种行业,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随着煤矿机器人技术迈入2.0时代,提升中试能力已成为推动矿山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关键。未来,公司将依托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与多领域协同发展,全力推进基地的建设与服务,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矿山机器人测试中心、打造中国矿山机器人产业链链长而不断奋进。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