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书写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丨人文天地·新阅读

高低
03-02 09:0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3月3日,电视剧《北上》将在CCTV-1黄金时段播出。本剧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则臣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深度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跨越百年的“秘史”。小说于2018年问世后,凭借其宏大叙事、深刻主题以及精湛技艺收获广泛赞誉,在2019年一举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足见其在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徐则臣被视为中国文坛“70后作家的光荣”,《北上》凝聚其多年心血,从2003年起,他便广泛搜集研读古今运河、世界著名运河资料,走访运河重要河段和沿岸城镇,扎实的准备为创作筑牢根基。也因此,这部小说生动展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其中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在书中有所体现。

《北上》通过讲述1900年至1934年和2012年至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内,与运河相关的五个家族及其后人的故事,精心勾勒出一幅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小说中,“北”不仅是地理方位上的指向,更是文脉与精神的象征。大水滔滔,溯流北上,作者试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深入探究中国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小说深刻探讨了大运河对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书写出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无论是来自南方乡村的热血青年,还是身处城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命运相互交错、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在大运河的见证下,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

徐则臣的写作风格独具辨识度,他擅长运用精炼且富有哲理的语言来传达复杂情感。“运河是能说话的。他用连绵不绝的涛声跟我说;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这条大河里上上下下的水,顺水,逆水,起起落落,随风流转,因势赋形。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和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对死一样坦荡。”《北上》中的对话设置真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每一次交流都如莎士比亚笔下的“衰草枯杨,青春易过”,既承载个体的悲欢,又折射时代的褶皱。

茅盾文学奖对《北上》的颁奖词如是写道:叙事野心与文学自觉,使《北上》不仅是一部关于河流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文明对话的寓言。“有人走在路上,有船行在水里,走得有多辽远,世界就有多广大。”《北上》以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和丰富厚重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当小说主人公谢平遥和他的伙伴溯流北上时,他们完成的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奔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正如运河本身,既是地理的脉络,也是文明的归途。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高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