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23条”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02-08 19: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重点扶持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50项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不少于500亿元……记者从2月7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2025年新春工作部署会上解到,该局出台《2025年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围绕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从技术帮扶、标杆培育、基础支撑、培育应用保护、开放包容5个方面,发挥市场监管整体职能优势,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焦技术帮扶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若干措施》聚焦技术帮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出“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攻关扶持力度”“服务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4条措施。

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提供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服务,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理论研究。鼓励产业链“链主”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扶持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

加大技术攻关扶持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关键物料和新工艺研发,组织开展12个以上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图像视觉、柔性触觉、光纤、电离辐射、微力、微机电系统(MEMS)、细胞(器)、生物分子、微纳米等新型传感及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强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充分利用省级“产品医院”、“深圳产品学校”等平台,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100家,融合企业实际需求和产品质量提升目标。

聚焦标杆培育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聚焦标杆培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若干措施》推出“培育选树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实施‘卓越启航’质量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推动质量管理模式创新”3条措施。

培育选树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充分动员、大力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新标杆。创新“培育、遴选、推广”质量强企体系,指导不少于2家企业导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导则》,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选树一批领军企业,带动示范产业链企业上下游对标先进、争创一流。

实施“卓越启航”质量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重点面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关键能力进阶。依托质量品牌领域扶持政策,开展高质量企业孵化行动,筛选一批优质企业入库,构建层级递进的质量品牌培育库。支持不少于15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聚焦基础支撑

赋能产业能级提升

聚焦基础支撑,赋能产业能级提升。《若干措施》推出“实施标准引领行动”“打造标准国际化高地”“建设高水平计量检测技术创新载体”“健全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施重点产业链质量强链专项”“深化’快检+监管、办案、服务”改革 6条措施。

实施标准引领行动。编制标准工作“十五五”规划。建立产业发展和标准体系建设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50项以上。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制定实施,完成100项标准提升。

打造标准国际化高地。推进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建设,举办3场以上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60项以上,助力技术、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

建设高水平计量检测技术创新载体。加快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医疗器械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储能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电动汽车超充远程计量国家技术规范制定,持续引导企业提升芯片、低空经济、电动汽车等领域检测能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完成不少于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示范。

深化“快检+监管、办案、服务”改革。全年计划开展快检6000批次,发挥快检“赋能基层强监管、帮助企业找问题、支持百姓保品质”的作用。

聚焦培育应用保护

护航技术创新价值转化

聚焦知识产权培育应用保护,护航技术创新价值转化。推出“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高规格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健全产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4条措施。

在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方面,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5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培育一批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深圳市领军企业(单位)。推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件,重点国家(地区)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不少于1.1万件。

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争创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和保险等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不少于500亿元。

聚焦开放包容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开放包容,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推出“探索审慎包容的产品监管方式”“优化质量金融工具”“强化品牌出海扶持力度”“探索产业民生质量联动提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协同发展”“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6条措施。

在探索审慎包容的产品监管方式方面,将针对新兴产业市场主体的性质、特点分类,探索“沙盒”监管,对“沙盒”内的市场主体,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构建更规范高效的风险管控体系,采取柔性监管措施。探索建立质量信用指标体系,不断丰富质量信用激励的应用场景,鼓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召回缺陷产品,提升深圳产品质量水平。

强化品牌出海扶持力度。引进国家级品牌出海资源,在深圳建立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服务站,出台深圳企业品牌出海遴选标准和实施指南,形成品牌出海“一站式”服务。遴选国内外一流品牌榜单,构建深圳品牌库。举办“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品牌出海行业协会对接会”等活动,为行业协会、企业品牌出海深度辅导不少于10次。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