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部中心医疗资源加速提质扩容 龙岗区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朱学鹏 吴文娟
01-15 07: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实现病有良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目标提供保障

2024年,龙岗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龙岗,全民共享”行动,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引进一流人才,推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向龙岗聚集,为实现病有良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目标提供保障。

锐意改革,一批成果落地惠及民生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许多患者家属面临的困境。在龙岗,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作为较早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的单位,龙岗中心医院探索聘用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代替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为患者及家属松绑减负。

同样是龙岗中心医院,去年6月,医院统一将此前被锁在文件柜里的医生们的科研专利录入线上平台,很快就引来企业对接、合作。去年9月龙岗区发布“培土倍增”五年行动方案时,该院还演示了首宗深圳市医疗机构在全国性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协议交易的案例。

龙岗中心医院进行空中救援演练。

不论是在全市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标准化建设,还是积极拓展医工合作,都是2024年龙岗区卫生健康系统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果。去年,一批改革成果陆续在龙岗落地: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成立了区域口腔医疗中心,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北中医深圳医院搭建“业数财”深度融合的运营管理组合体,获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深圳市首个国家级表彰;龙岗中心医院成立全区首个转化医学平台,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转化项目近30个……

根据相关规划,2025年龙岗区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深化改革,加速三大基层医疗集团建设,提升管理和资源共享中心的运营水平,逐步实现集团内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人才调配、后勤服务、信息化管理五个“一体化”;全面推进区域医学影像、病理、检验、消毒供应等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并深入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

“软”“硬”并进,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

2024年底,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完工交付。作为龙岗区高质量发展重要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院规划建设床位600张,牙椅300张,并配套2.6万平方米的耳鼻咽喉产学研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独立设置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

去年底,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完工交付。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

近年来,龙岗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卫生健康的“硬实力”实现新跃升。2024年全区4个医院建设项目完工,新增病床位1600张;新增社康机构5家,总数达183家,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52.26%。

与此同时,龙岗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提升,“软实力”不容小觑。

一批“国字号”荣誉落地龙岗:全区获评2024年“健康中国,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区;北中医深圳医院、区二院通过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评审;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大湾区分中心落户龙岗中心医院;北中医深圳医院肝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实现龙岗区国家级优势专科零的突破。

一批优势专科和一流人才落户龙岗:全年新增3个市级类别特色专科,引进3个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新增学科带头人24名、学科骨干129名,引进博士及博士后62名、硕士503名。

一批区级医院与高校“结对子”,驱动医疗高质量发展:区耳鼻咽喉医院成功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中心及研究院”,区妇保院挂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妇儿医院(龙岗),区骨科医院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深圳合作院区。

一批创新试点工作取得成果:全区成立10个区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高质量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省级评审验收;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创新发展联盟,签约联盟成员单位覆盖全国超90%省份;深圳中医药博物馆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同时,龙岗还积极落实健康素养专项提升行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超3800场次,面向市民发放健康文创及科普资料177万份,成功建设523个“健康细胞”、21个健康科普基地,38部原创健康科普作品获国家级奖项,获奖数量全市第一。龙岗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增长至51.22%。

今年,龙岗将继续坚持“软硬两手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

硬件方面,18个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正在进行,市吉华医院等3个市属医院项目和龙岗中心医院外科综合楼等4个区属医院项目预计于年底完工,新增病床位7210张,届时全区可供应床位数超过2万张;全年新增8家社康机构,社区健康服务清单进一步优化。

软件方面,深化深港医疗服务融合发展,依托区耳鼻咽喉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区人民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合作项目,打造跨境医疗服务、人才培训、临床研究、学科建设合作新标杆;加快引进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学(专)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以及市、区特聘岗位人才,通过“高精尖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赋能,卫健领域智慧应用前景广阔

2024年12月13日,两架多旋翼无人机分别从龙岗区三院院部和六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起飞,以15m/s的最高时速,平稳飞行至位于坂田街道的金域医学总部实验室。相较于传统车辆运输所需的40分钟,无人机配送仅用了15分钟便完成了这一任务,展现了无人机技术在医疗样本冷链物流中的巨大潜力。

利用低空资源共建共享无人机配送网络,构建医疗样本物流的新业态,创建了卫生健康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的又一个场景。

龙岗区卫生健康系统充分利用区内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科技赋能医疗卫生事业。根据《深圳市龙岗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龙岗区积极推进5G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上线的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华佗GPT智能导诊和预问诊系统,打造了区域人工智能健康监测与管理平台。目前,该系统在龙岗区全部公立医院全面上线使用,提供“智能导诊、就诊客服、健康咨询”综合性服务,率先实现医疗大模型在区域平台快速应用落地。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今年龙岗将搭建“AI+家庭医生”管理平台,打造住院移动结算、“互联网+护理”等便民慧医应用场景。同时,继续深化“产学研医”全链条、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属医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适宜技术推广等。此外,该区还将扩展卫生健康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助力医疗器械、智能穿戴、智慧病房、智慧药房、全屋智能等多种创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动孵化“AI+卫健”产品。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朱学鹏 吴文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