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深圳龙华上横朗社区,有一群特别的“共享奶奶”,她们用温暖的双手,编织着邻里间最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60多多岁,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有的退休前是教师,有的是妇产科护士,大多自己也带孙子孙女。在社区的组织指导下,她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经验,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上下学接送和课后陪伴服务。 62岁的徐奶奶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刚从助产士岗位退休的她,为了看护孙女来到深圳,“共享奶奶”的工作,成为徐奶奶融入城市和新生活环境的一座桥梁,也让她的爱延伸给了更多孩子。 在深圳,除了共享奶奶,还有共享爷爷、共享姐姐……他们牵着孩子的小手走过学校门口的斑马线,他们在作业本上留下温暖的批注,他们用充满爱的微笑和眼神温热着人心……在这里,“共享”从来不是冰冷的词汇,共享让社区变成了一个大家庭,让老人们重新找到了价值,让孩子们获得了陪伴,而城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共享奶奶”模式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一老一小”的生活,也是城市包容与多元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机制保障和政策扶持,这一模式正在从社区的“小盆景”成长为城市的“大风景”。在“共享”理念之下,每一次牵手都是爱的传递,每一个微笑都是幸福的接力。 拍摄 孙钰胜 陈致远 李剑文 实习生李济达 剪辑 孙钰胜

深圳有群“共享奶奶”

16:35 读特客户端
在深圳龙华上横朗社区,有一群特别的“共享奶奶”,她们用温暖的双手,编织着邻里间最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60多多岁,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有的退休前是教师,有的是妇产科护士,大多自己也带孙子孙女。在社区的组织指导下,她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经验,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上下学接送和课后陪伴服务。 62岁的徐奶奶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刚从助产士岗位退休的她,为了看护孙女来到深圳,“共享奶奶”的工作,成为徐奶奶融入城市和新生活环境的一座桥梁,也让她的爱延伸给了更多孩子。 在深圳,除了共享奶奶,还有共享爷爷、共享姐姐……他们牵着孩子的小手走过学校门口的斑马线,他们在作业本上留下温暖的批注,他们用充满爱的微笑和眼神温热着人心……在这里,“共享”从来不是冰冷的词汇,共享让社区变成了一个大家庭,让老人们重新找到了价值,让孩子们获得了陪伴,而城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共享奶奶”模式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一老一小”的生活,也是城市包容与多元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机制保障和政策扶持,这一模式正在从社区的“小盆景”成长为城市的“大风景”。在“共享”理念之下,每一次牵手都是爱的传递,每一个微笑都是幸福的接力。 拍摄 孙钰胜 陈致远 李剑文 实习生李济达 剪辑 孙钰胜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