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小区发流浪猫“捕杀令”?物业回应:用词不当已撤回|有料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葛墨含
01-09 19:58
摘要

法律人士:流浪猫狗不属于国家明确保护的野生动物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被随意捕杀

日前,重庆一小区因发通知捕杀流浪猫引起广泛关注。1月9日,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回应读特新闻记者称,由于用词不当,通知已在发布第二日撤回,并表示已有爱心人士前来领养流浪猫。

长久以来,流浪猫狗一直是物业管理的难题。一方面,是流浪动物无序繁殖给小区带来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如何在不伤害“社区动物”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法律人士在采访中表示,流浪猫狗不属于国家明确保护的野生动物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被随意捕杀,处理相关问题应更多考虑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小区发通知捕杀流浪猫?

物业回应:用词不当,已撤回

日前,有网友反映,重庆一小区发布通知称,将于近期在小区公共场所组织开展流浪猫捕杀、毒杀清理行动,并附上通知原文和小区内捕兽夹的图片。

据封面新闻报道,该小区为重庆市开州区紫御江山小区,其物业服务由重庆侨城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提供。该事件在广大爱宠人士中引起巨大争议。记者注意到,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通知中的一项声明,“物业客服中心将在向社区报备后,于2025年1月10日8时至2025年1月20日18时期间,针对性开展流浪猫捕杀、毒杀清理行动,在清理前如有爱心人士需要领养流浪猫,请提前把流浪猫带回屋内饲养,特别提醒养宠物的业主(住户)管束好自己的猫狗宠物,以免误食毒饵。在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猫我们一律按流浪猫处置(用药消杀)。”

紫御江山物业服务中心发布的“关于清理小区内流浪猫的通知”。图源:网络

1月9日,记者联系上紫御江山物业服务中心,物业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确实发布过捕杀流浪猫的通知,但由于用词不够恰当,在发布后第二天就撤回了。”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此前小区内发生了数起流浪猫抓伤业主孩子的事件,业主认为物业在流浪猫管理方面不作为,并多次提出投诉。为回应业主关切,物业于1月2日发布了“关于清理小区内流浪猫的通知”。

该工作人员特别强调,通知中的措辞确实不当,并明确表示物业不会对流浪动物进行消杀。“流浪猫的繁殖能力极强,每月都会产下一窝小猫,导致小区内流浪猫数量激增,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目前,已有部分小区业主自发联系爱心人士进行领养,物业也在全力配合。”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捕兽夹图片,该工作人员澄清道,这些夹子并非物业放置。“大约在2024年10月,小区一位业主偶然发现一只被夹住的流浪猫,并立即向物业反映,我们在第二天就找到了那个夹子并将其收起。事后,我们确认该夹子并非物业放置,有可能是业主为了捕捉老鼠而设置,并非专门针对流浪猫。”

以“TNR”法替代捕杀

小区流浪猫后续如何处理?紫御江山物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1月8日),已有爱心人士来小区领养了几只流浪猫。对于暂时未被领养的猫,可能会考虑在小区搭建一些临时猫窝。”

此次前来领养的爱心人士是来自重庆的罗先生。他向记者分享道,自己受朋友影响,一直在进行流浪猫救助,并和朋友一同设立了救助站。罗先生说:“我在网上看到紫御江山小区物业中心发布的‘清理小区流浪猫’通知后,和两位朋友一起在小区领养了五只猫。”

罗先生一行在紫御江山小区领养流浪猫。受访者供图

据罗先生透露,小区物业向他解释发布该通知的原因是流浪猫咬伤业主孩子,为了安抚业主情绪而采取的措施。他特别提到,在8日救助的五只猫中,有一只猫的腿被“夹断”了,但伤口已开始结痂,估计受伤时间并不长。他表示,会将领养回来的猫先安排在救助站进行隔离观察。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流浪猫状态正常,便会给它们进行绝育手术。

罗先生一行在紫御江山小区领养流浪猫。受访者供图

针对此事,有网友认为,采取“消杀、清理”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难以根除流浪动物问题,还可能导致无序繁殖、不负责任的弃养等诸多弊端。

对于不属于国家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的流浪猫狗,是否可以随意处置?广东信琅律师事务所国际与新业态法律部主任、执业律师肖小月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处理流浪猫狗的问题,更多涉及社会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的考量,而非单纯的法律强制。”

她表示,流浪猫狗不属于国家明确保护的野生动物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被随意捕杀,尤其是恶意的虐杀行为更是不可取。此外,任何大规模的捕杀行动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并须具备充分的合理性。

从社会伦理和道德层面出发,流浪猫狗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体,同样享有生存权利,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肖小月特别提到,全球公认的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最佳实践为“TNR”法,即“捕捉(Trap)、绝育(Neuter)、放归(Release)”。这一方式既能有效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又能避免因处理方式不当而引发的社会争议和法律风险,还可以降低它们传播疾病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流浪猫狗成“心头病”,物业如何应对?

长期以来,“流浪猫狗”无序繁殖问题,给社区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小区物业在维护其不受伤害与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之间亦面临着挑战。

家住深圳的刘女士(化名)向记者反映,去年7月,她停在小区地面的车被流浪狗咬坏,前车灯周边部位受损严重,车身漆面遭到破坏。刘女士表示,虽然最终通过物业保险解决了修复费用问题,但整个修补过程耗时一个多月,给日常用车带来极大不便。

流浪猫藏身陈先生车内。受访者供图

陈先生(化名)也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去年12月,当他准备驾车上班时,发现一只流浪猫钻进了车底盘内。陈先生不得不将车开到附近的4S店请专业人员处理,虽最终成功将猫救出并为其找到爱心领养者,但这一过程仍花费了不少时间。

深圳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类事件在小区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冬天,流浪猫会进入业主车底避寒。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物业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巡逻和购买驱猫设备等。

然而,该物业人员也强调,由于流浪猫的繁殖能力极强,他们很难做到全方位监控。虽然曾向街道上报并请专人进行捕捉放生,但流浪猫仍会陆陆续续返回小区。因此,物业目前只能用“驱猫、抓猫放生”循环的方式,确保在不伤害动物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其数量和影响。

编辑 张克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葛墨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