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故友40年前的家书突然出现在自家,一查吓一跳!小心,你的隐私可能被网售|网事

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2024-07-16 20:4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父亲已故好友40年前家书怎么到了自己家中?

近日,郭先生在家收拾东西时发现几个泛黄的信封,其中一封来自沈阳市铁西区某工厂的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因其父亲曾在此工厂工作,郭先生拆开后发现,这封信竟是其父亲已故好友的家书。父亲已故好友40年前家书怎么到了自己家中?这让郭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的家书竟被人从网上买到

郭先生询问儿子得知,儿子的同学在网上购买了十几封老信件“盲盒”,这几封信便是同学给他的。

郭先生事后询问他的父亲核实,这封信是父亲的好友张先生于1982年写给家人的,目前信件已经交到了张先生家人手里。张先生家人对此表示感慨的同时,也对信件的来源表示困惑,“想不到多年以后竟从别人手里收到了遗失这么久的信件,这不是泄露隐私吗?”

多个平台公开售卖私人信件

读特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多个电商平台都将私人信封、信件、明信片等物品进行公开售卖。这些售卖私人信件的店铺成交量有的高达上千单,信件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在售信件年份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可以看到,一些店铺的信件涉及多个国家,甚至某些信件被商家描述称来自“二战士兵”。

当记者询问商家这些信件的来历时,一位商家称,这些信件来自拍卖公司,也有些信件是他的个人收藏,购买于古董商店。另一个商家则告诉记者,“这些信件都是乡下回收来的老物件,属于收件方卖给我们的,是收藏品的一种,一般在线下古玩市场也能看见有人卖。”

读特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买家购买的信件大多为家书、工作信件,以及情书,一些人购买后还将内容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相关购物平台客服,客服称,如果售卖物品被举报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平台将会对相关商品进行下架处理。

中国邮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邮寄信件超出一个月仍未领取,会退回给寄件人。对于收信人地址不详细,找不到收信人地址,寄信人也没有写地址的信件,将定期由邮政管理局组织专人进行集中监督销毁,对于目前流传在外面的一些老信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当时是如何处理的。”

律师:未经允许售卖或公开他人信件属于侵犯隐私

广东岭南(深圳)律师事务所林益沛表示,未经他人许可,公开售卖他人未公开信件属于侵犯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权利,情形严重的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信件主人、家属有权采取要求商家承担经济赔偿、停止售卖侵权等措施。如果买家购买后未做公开或商业用途,仅自己收藏使用一般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如果买家购买后随意在社交平台发布未经公开的信件内容,就可能构成侵犯隐私权,信件主人或其家属可以要求该买家对隐私内容被公开的扩大范围承担连带责任。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王梓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